|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快速城镇化的居住需求 | 第11页 |
| ·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 第11页 |
| ·我国社区现状 | 第11-12页 |
| ·人们追求的理想社区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 | 第12-13页 |
| ·城市发展需要依托社区 | 第13页 |
| ·当今社区规划面临新的挑战 | 第13页 |
| ·研究对象、角度与内容 | 第13-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 ·研究角度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框架与方法(见下图) | 第17-18页 |
| 本章注释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 第19-35页 |
| ·社区的概念与内涵 | 第19-21页 |
| ·社区的概念 | 第19-21页 |
| ·社区的内涵 | 第21页 |
| ·社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 第21-23页 |
| ·城市发展理念演进与社区规划的相关综述 | 第23-30页 |
| ·国内的研究与实践总结 | 第30-33页 |
| ·我国的社区研究 | 第30-31页 |
| ·我国的社区实践与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 本章注释(二)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城市发展理念演进中的综合性宜居社区规划 | 第35-66页 |
| ·社区与城市发展 | 第35-36页 |
| ·城市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力 | 第35页 |
| ·社区于城市发展中的单元作用 | 第35页 |
| ·从“花园城市”到“社区城市” | 第35-36页 |
| ·社区规划的理念更替与发展方向 | 第36-37页 |
| ·社区规划的理念更替 | 第36-37页 |
| ·社区规划的发展方向 | 第37页 |
| ·综合性社区 | 第37-45页 |
| ·综合性社区的概念和内涵 | 第37-42页 |
| ·综合性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 第42-44页 |
| ·综合性社区的意义与思考 | 第44-45页 |
| ·宜居社区 | 第45-49页 |
| ·宜居社区的概念和内涵 | 第45-47页 |
| ·宜居社区的内容与特征 | 第47-49页 |
| ·宜居社区的意义 | 第49页 |
| ·综合性宜居社区的要素解析与研究 | 第49-60页 |
| ·目标指向 | 第49-50页 |
| ·要素解析 | 第50-59页 |
| ·分析尺度与评价指标 | 第59-60页 |
| ·国外案例经验借鉴 | 第60-65页 |
| ·佛罗里达州“滨海之家”(Seaside)规划 | 第60-61页 |
| ·公众参与下的社区规划美国·英国·日本·台湾的经验 | 第61-63页 |
| ·日本古川町小镇的社区营造 | 第63-65页 |
| 本章注释(三)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66-87页 |
| ·广州白云新城社区带规划 | 第66-76页 |
| ·项目概况 | 第66页 |
| ·项目研究 | 第66-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佛山桂城翠颐社区 | 第76-86页 |
| ·项目概况 | 第76-77页 |
| ·项目研究 | 第77-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本章注释(四) | 第86-8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7-94页 |
| ·社区规划的理念更替与发展方向 | 第87页 |
| ·综合性宜居社区规划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 | 第87-88页 |
| ·核心理论与案例思考 | 第88-91页 |
| ·实践意义与反思 | 第91-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主要的参考文献 | 第94页 |
| 相关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附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