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7-14页 |
| 1. 一般资料 | 第7-8页 |
| 2. 病例选择 | 第8-10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4. 观察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5. 疗效制定标准 | 第12-13页 |
| 6. 统计学处理 | 第13-14页 |
| 治疗结果 | 第14-18页 |
| 1. 临床总疗效分析 | 第14页 |
| 2. 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变化情况 | 第14-15页 |
| 3. 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 第15页 |
| 4.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比较 | 第15-16页 |
| 5.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 第16页 |
| 6.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 第16-17页 |
| 7. 药物副作用和其它生化指标检测 | 第17-1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8-29页 |
| 1. 慢性肾衰中医理论认识探讨 | 第18-22页 |
| 1.1 慢性肾衰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1.2 导师对慢性肾衰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21-22页 |
| 2. 益肾泄毒祛瘀汤组方依据及特点 | 第22-24页 |
| 3. 益肾泄毒祛瘀汤治疗脾肾气阴两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衰的疗效探讨 | 第24-29页 |
| 3.1 益肾泄毒祛瘀汤对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2 益肾泄毒祛瘀汤对血脂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3 益肾泄毒祛瘀汤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4 益肾泄毒祛瘀汤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脾肾气阴两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衰的疗效及其启示 | 第27-29页 |
| 结论 | 第29-30页 |
| 鸣谢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附录 | 第34-37页 |
| 附表一: 中医证候分级半定量记分标准表 | 第34-35页 |
| 附表二: 益肾泄毒祛瘀汤临床观察表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