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 第9-12页 |
第3章 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的现状 | 第12-23页 |
3.1 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的定义 | 第12页 |
3.2 国际国内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方面的现状 | 第12-18页 |
3.2.1 当前主要评价方法综述 | 第12-16页 |
3.2.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13-15页 |
3.2.1.2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3.2.2 国际国内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6-18页 |
3.3 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8-19页 |
3.4 模糊数学有关知识概述 | 第19-23页 |
第4章 上海港水域船舶航行环境系统的安全分析 | 第23-29页 |
4.1 水域船舶航行环境系统的构成 | 第23-24页 |
4.2 上海港水域船舶航行环境潜在危险的分析 | 第24-29页 |
4.2.1 上海港水域海上交通事故的统计 | 第24-25页 |
4.2.2 上海港水域预先危险性分析 | 第25-27页 |
4.2.3 上海港水域主要潜在危险 | 第27-29页 |
第5章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48页 |
5.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9-33页 |
5.1.1 影响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选取 | 第29-30页 |
5.1.2 评价指标的分析和确定 | 第30-33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 第33-41页 |
5.2.1 层次单排序方法 | 第34-40页 |
5.2.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5.2.1.2 层次单排序的基本内容 | 第35-40页 |
5.2.2 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0-41页 |
5.3 评价指标危险等级的划分 | 第41-48页 |
5.3.1 基于操船模拟结果的等级划分 | 第42-44页 |
5.3.2 基于统计结果的相对比较方法的等级划分 | 第44-46页 |
5.3.3 评价指标危险等级的确定 | 第46-48页 |
第6章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48-57页 |
6.1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方法 | 第48-51页 |
6.2 等级权重集和等级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51-57页 |
6.2.1 等级权重集 | 第51-55页 |
6.2.2 等级评判矩阵 | 第55-57页 |
第7章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 | 第57-62页 |
7.1 上海港船舶交通概况 | 第57-58页 |
7.2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58页 |
7.3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的评价 | 第58-60页 |
7.4 上海港黄浦江水域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结论分析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