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课题的来源和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课题的内容和实现目标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移动商务和基本信息安全技术 | 第11-20页 |
2.1 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需要 | 第11-13页 |
2.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2.3 基本信息安全技术 | 第14-20页 |
2.3.1 基本数据加密原理和应用 | 第14-18页 |
2.3.1.1 对称密码加密系统 | 第14-15页 |
2.3.1.2 非对称加密系统 | 第15-17页 |
2.3.1.3 消息摘要算法 | 第17-18页 |
2.3.2 安全认证体系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WAP的安全构架研究 | 第20-45页 |
3.1 WAP协议介绍 | 第20-22页 |
3.1.1 WAP背景 | 第20页 |
3.1.2 WAP应用模型 | 第20-21页 |
3.1.3 WAP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3.2 无线传输层安全WTLS | 第22-33页 |
3.2.1 WTLS提供的安全特性 | 第22-23页 |
3.2.2 WTLS的安全服务类别 | 第23-24页 |
3.2.3 WTLS的运行流程 | 第24-29页 |
3.2.3.1 建立安全连接的握手协商过程 | 第24-27页 |
3.2.3.2 通过安全连接传送应用数据 | 第27-29页 |
3.2.4 WTLS协议结构概述 | 第29-31页 |
3.2.5 WTLS的安全性分析 | 第31-33页 |
3.2.5.1 认证和密钥交换 | 第31-32页 |
3.2.5.2 恢复会话 | 第32-33页 |
3.2.5.3 应用数据的保护 | 第33页 |
3.3 应用层安全WMLSCRIPTSIGN | 第33-34页 |
3.4 身份识别模块WIM | 第34-37页 |
3.4.1 WIM的安全功能 | 第34-35页 |
3.4.2 WIM的实现与优点 | 第35-36页 |
3.4.3 现有的问题 | 第36-37页 |
3.5 无线公共密钥系统WPKI | 第37-40页 |
3.5.1 WPKI和有线PKI之间主要区别 | 第37-38页 |
3.5.2 WPKI关系模型 | 第38-40页 |
3.6 基于WAP的安全构架模型 | 第40-45页 |
3.6.1 安全构架模型 | 第40-41页 |
3.6.2 模型的实现及安全性分析 | 第41-45页 |
3.6.2.1 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实现方式——双区安全模式 | 第42-43页 |
3.6.2.2 端到端安全模型——WAP Server模式 | 第43页 |
3.6.2.3 端到端安全模型——透明网关模式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在移动终端上设计并实现WTLS | 第45-83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5-48页 |
4.1.1 软件运行环境 | 第45页 |
4.1.2 软件实现目标 | 第45-47页 |
4.1.3 软件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4.2 基本协议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48-50页 |
4.2.1 基本数据类型的实现 | 第48-49页 |
4.2.2 数据结构的基本处理函数设计 | 第49-50页 |
4.3 记录层子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50-56页 |
4.3.1 主要数据结构的分析和实现 | 第50-53页 |
4.3.2 密钥刷新处理的实现 | 第53-54页 |
4.3.3 记录块加╱解密的实现 | 第54-56页 |
4.4 握手层子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56-61页 |
4.4.1 告警包结构的分析和相关处理实现 | 第56-57页 |
4.4.2 握手包结构的分析 | 第57-58页 |
4.4.3 相关的处理函数设计和实现 | 第58-61页 |
4.5 状态机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61-70页 |
4.5.1 客户端的状态和事件定义 | 第61-63页 |
4.5.2 服务端的状态和事件定义 | 第63-65页 |
4.5.3 状态机结构WTLSMACHINE的设计和实现 | 第65-66页 |
4.5.4 状态机运转机制的设计和实现 | 第66-70页 |
4.5.5 状态机的包重发实现机制 | 第70页 |
4.6 加密算法模块 | 第70-72页 |
4.7 函数库外部接口 | 第72-77页 |
4.7.1 接口设计 | 第72-74页 |
4.7.2 主要接口功能流程 | 第74-77页 |
4.7.2.1 wtls_open(发起安全连接) | 第74-75页 |
4.7.2.2 wtls_receive(接收数据) | 第75-77页 |
4.7.2.3 wtls_send(发送数据) | 第77页 |
4.8 程序的测试及移植 | 第77-83页 |
4.8.1 测试和问题分析 | 第77-80页 |
4.8.2 程序的移植 | 第80-8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