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

小城镇总体规划理论、编制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前言第1-14页
第一章 小城镇发展及其规划的意义第14-24页
 1.1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第14-20页
  1.1.1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第14-15页
  1.1.2 只有发展小城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问题第15-17页
  1.1.3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第17-18页
  1.1.4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促进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第18-19页
  1.1.5 可以更大规模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第19页
  1.1.6 发展小城镇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19-20页
 1.2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必要性与意义第20-24页
  1.2.1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必要性第20-22页
   1.2.1.1 大中城市总体规划规模适应不了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际第20-21页
   1.2.1.2 小城镇总体规划有自身的特点第21-22页
  1.2.2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意义第22-24页
   1.2.2.1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第22页
   1.2.2.2 有利于实现与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的合理衔接第22页
   1.2.2.3 有利于接受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第22-23页
   1.2.2.4 有利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第23页
   1.2.2.5 有利于指导各项建设,并逐步形成城镇特色第23页
   1.2.2.6 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第23-24页
第二章 小城镇发展的机制、规律与特点第24-41页
 2.1 小城镇发展的机制第24-29页
  2.1.1 集聚机制第24-25页
  2.1.2 行政机制第25-26页
  2.1.3 农业产业的推动和非农产业的吸引机制第26页
  2.1.4 第二产业的拉动机制第26页
  2.1.5 小商品与第三产业的促进机制第26-27页
  2.1.6 大中城市的扩散机制第27-28页
  2.1.7 政策的引导与控制机制第28页
  2.1.8 历史积累的触发机制第28-29页
  2.1.9 区域联动机制第29页
  2.1.10 大中型企业项目对小城镇的随机带动机制第29页
 2.2 小城镇发展的规律第29-38页
  2.2.1 小城镇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第29-34页
   2.2.1.1 小城镇形成及区域分布规律第29-31页
   2.2.1.2 小城镇群体发展空间发展规律第31-34页
  2.2.2 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规律第34-35页
   2.2.2.1 大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小城镇发展规律第34页
   2.2.2.2 城镇密集区的小城镇发展规律第34-35页
   2.2.2.3 城镇相对分散区的小城镇发展规律第35页
  2.2.3 小城镇个体空间形态与内部分异规律第35-38页
 2.3 小城镇发展模式第38页
 2.4 小城镇的特点第38-41页
  2.4.1 小城镇规模小第39页
  2.4.1 小城镇具有城乡二重性第39-41页
第三章 目前小城镇发展及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第41-46页
 3.1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3.1.1 城镇规模太小第41页
  3.1.2 缺乏产业的支撑,且没特色产业第41页
  3.1.3 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城镇人居环境缺乏吸引力第41-42页
  3.1.4 分散建设严重,发展缺乏合力第42页
 3.2 小城镇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第42-46页
  3.2.1 发展战略研究不够第42页
  3.2.2 缺少上层次规划的有效指导第42-43页
  3.2.3 就城镇论城镇的现象依然存在第43页
  3.2.4 以规划期限确定小城镇规模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第43-44页
  3.2.5 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配套第44页
  3.2.6 与镇域土地利用规划、镇域规划不太协调第44页
  3.2.7 规划缺乏弹性第44-45页
  3.2.8 规划设计缺乏特色第45-46页
第四章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第46-68页
 4.1 小城镇总体规划理论研究第46-63页
  4.1.1 城镇发展战略研究第46-49页
  4.1.2 小城镇发展规划第49-50页
  4.1.3 规划时限与规模规划第50-52页
  4.1.4 小城镇合理发展规模第52-53页
  4.1.5 规划区范围第53-54页
  4.1.6 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第54-56页
  4.1.7 土地价值等级划分与土地利用配置第56-58页
  4.1.8 关于规划设计深度第58-60页
  4.1.9 不同规模、不同地域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标准第60-61页
  4.1.10 小城镇特色规划第61-63页
 4.2 小城镇总体规划方法第63-68页
  4.2.1 规划期规划与规模规划第63-64页
  4.2.2 规划研究与设计相结合第64页
  4.2.3 镇区规划与全镇域整体规划第64页
  4.2.4 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规划第64-65页
  4.2.5 公众参与型规划第65-66页
  4.2.6 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第66页
  4.2.7 城镇与区域协调的规划第66页
  4.2.8 目标规划与过程规划第66-67页
  4.2.9 多循环交叉第67页
  4.2.10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第67-68页
第五章 小城镇总体规划内容框架与成果第68-75页
 5.1 小城镇总体规划内容框架第68-70页
  5.1.1 小城镇总体规划内容层次第68页
  5.1.2 小城镇总体规划内容框架第68-70页
 5.2 小城镇总体规划成果第70-75页
  5.2.1 文本第70-71页
  5.2.2 图纸第71-72页
  5.2.3 说明书第72-74页
   5.2.3.1 规划背景与依据第72页
   5.2.3.2 规划技术说明第72-74页
   5.2.3.3 规划文本的条文解释第74页
  5.2.4 专题研究第74页
  5.2.5 基础资料汇编第74-75页
第六章 规划设计实例——衡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第75-119页
 6.1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第75-81页
  6.1.1 规划修编的环境背景第75-76页
  6.1.2 规划构想第76页
  6.1.3 规划布局与设计特点第76-78页
  6.1.4 规划创新第78-81页
  6.1.5 规划实施效果第81页
 6.2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第81-109页
  6.2.1 修编规划的主要原因和内容第81-82页
  6.2.2 城镇规划区第82页
  6.2.3 规划期限第82页
  6.2.4 城镇体系规划第82-83页
  6.2.5 城镇性质与规模第83页
  6.2.6 用地发展方向、结构与功能分区第83页
  6.2.7 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第83页
  6.2.8 对外交通与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第83-84页
  6.2.9 其它专业规划第84页
  6.2.10 规划控制与管理第84页
  附1: 技术经济指标第84-87页
  附2: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主要设计图第87-109页
 结语第109-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研究
下一篇:论广东报业经济报道的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