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研究

摘要(中英文)第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监测技术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页
 1.2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模型第13-14页
  1.2.2 对区域侵蚀定量评价的认识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总体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研究的项目背景和数据技术条件第17-22页
  1.4.1 项目背景介绍第17-19页
  1.4.2 数据基础第19-20页
  1.4.3 技术支撑条件第20-22页
第二章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模型第22-52页
 2.0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监测研究进展第22-26页
  2.0.1 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简述第22-23页
  2.0.2 区域侵蚀定量研究进展第23-25页
  2.0.3 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监测模型的认识第25-26页
 2.1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分类分级第26-30页
  2.1.1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分类分级原则第26-27页
  2.1.2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分类分级系统第27-30页
 2.2 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模型第30-32页
 2.3 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方法第32-36页
  2.3.1 侵蚀类型区确定第32-35页
  2.3.2 不同侵蚀类型区界线的确定第35-36页
 2.4 应用举例——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分析第36-44页
  2.4.1 调查的制图规则第36页
  2.4.2 调查结果分析第36-44页
 2.5 问题讨论第44-52页
第三章 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侵蚀因子值提取方法第52-81页
 3.0 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土壤侵蚀因子值提取研究进展第52-56页
  3.0.1 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单元的确定第53页
  3.0.2 土壤侵蚀因子值的提取原理第53-55页
  3.0.3 土壤侵蚀因子值提取方法第55-56页
 3.1 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单元的确定方法第56-58页
  3.1.1 主导因子法第56页
  3.1.2 相关因素分析法第56-57页
  3.1.3 因子矢量图叠加法第57-58页
 3.2 土壤侵蚀因子定量提取第58-63页
  3.2.1 植被因子值提取第59-60页
  3.2.2 坡度因子值提取第60-61页
  3.2.3 地面物质解译第61页
  3.2.4 土地利用类型第61-63页
 3.3 土壤侵蚀强度判别的方法第63-66页
 3.4 应用举例与结果分析第66-67页
 3.5 问题讨论第67-71页
 附录: 图例代码第71-81页
第四章 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侵蚀因子值提取技术第81-115页
 4.0 遥感专题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第81-85页
  4.0.1 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第81-82页
  4.0.2 专家知识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中的应用第82-83页
  4.0.3 确定栅格大小的研究第83-84页
  4.0.4 基于栅格的土壤侵蚀因子值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第84-85页
 4.1 土壤侵蚀强度评价网格大小的确定第85页
 4.2 土壤侵蚀因子值定量提取第85-89页
  4.2.1 植被因子值提取第85-87页
  4.2.2 坡度因子值提取第87-89页
  4.2.3 土地利用因子值转化生成第89页
 4.3 土壤侵蚀强度判别过程第89-90页
 4.4 应用举例与结果分析第90-96页
  4.4.1 土壤侵蚀因子分析第90-94页
  4.4.2 土壤侵蚀强度判别与图形生成第94页
  4.4.3 结果分析第94-96页
 4.5 问题讨论第96-101页
 附录: 土壤侵蚀强度判别的操作过程第101-115页
第五章 数字图接边方法和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第115-126页
 5.0 问题的提出第115-116页
  5.0.1 区域制图时图幅间的协调第115页
  5.0.2 数字图的数据规范第115-116页
 5.1 数字图接边技术第116-121页
  5.1.1 接边原则和工作程序第116-117页
  5.1.2 图形接边方法第117-121页
 5.2 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第121-124页
 5.3 问题讨论第124-126页
第六章 全国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设计第126-140页
 6.0 问题的提出第126-127页
 6.1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结构的设计第127-130页
  6.1.1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依据第127-129页
  6.1.2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结构第129-130页
 6.2 国家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第130-133页
  6.2.1 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第130-131页
  6.2.2 水土保持数据库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31-133页
 6.3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编写第133-137页
  6.3.1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第133-134页
  6.3.2 监测站网职责第134-136页
  6.3.3 观测站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第136页
  6.3.4 监测项目第136-137页
 6.4 对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展望第137-140页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第140-143页
文献综述第143-175页
附件一: 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评审意见第175-179页
附件二: “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项目成果鉴定意见第179-182页
作者简历第182-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民择业态度倾向转变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FIt3L基因和Anti-CTLA4抗体的抗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