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试论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

一、 人民主体的内涵、分类第1-11页
二、 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1-28页
 (一) 人民是历史主体第11-17页
  1. 相信人民,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第12-13页
  2. 尊重群众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第13-15页
  3. 正确处理领袖和群众的关系第15-17页
 (二) 人民是价值主体第17-27页
  1. 人民的利益、需要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第19-21页
  2. 人民是价值评价的主体第21-24页
  3. 共同富裕是人民主体的基本价值取向第24-27页
 (三) 人民是自身命运的主体第27-28页
三、 人民主体的主要制约因素第28-35页
 (一) 人和自然关系发展程度的制约第28-30页
 (二) 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制约第30-33页
 (三) 主体自身素质的制约第33-35页
  1. 主体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比较低第33-34页
  2. 主体的思想道德观念落后,民主法制意识淡漠第34-35页
四、 人民主体性实现、发挥的主要途径第35-48页
 (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发挥人民主体性的根本途径第36-37页
 (二) 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发挥人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第37-44页
  1. 在经济关系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8-41页
  2. 在政治关系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第41-44页
 (三) 提高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必要途径第44-48页
  1.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第44-45页
  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第45-46页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培养能力意识第46-47页
  4.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第47-48页
五、 人民主体思想的意义第48-55页
 (一) 恢复了对现实、具体的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关注,注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气质的双重提高第48-51页
 (二) 重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统一、协调发展第51-53页
 (三) 唤醒了沉睡的主体意识,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第53-55页
注释第55-56页
参考书目及文献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医疗事故罪
下一篇: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