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导论 | 第5-9页 |
一、梦幻剧 | 第9-19页 |
1.伯格曼的电影观 | 第11-13页 |
2.《野草莓》:一出梦的戏剧 | 第13-16页 |
3.《芬妮与亚历山大》:梦幻/现实·戏剧/人生 | 第16-19页 |
二、时空建构——精神化的时空 | 第19-40页 |
1.空间的设置 | 第21-33页 |
1).灵魂的风景 | 第21-27页 |
2).幽闭灵魂的室内剧空间 | 第27-33页 |
2.时间的建构 | 第33-40页 |
1).旅途——人生 | 第34-37页 |
2) 困顿时刻——永恒的现在时 | 第37-40页 |
三、女性画廊 | 第40-51页 |
1.女性比男性更有力量 | 第40-43页 |
2.孤独者的悲歌 | 第43-47页 |
3.艺术家——母亲 | 第47-51页 |
四.结构框架 | 第51-62页 |
1.戏剧式结构 | 第52-59页 |
1) 纯净、线性的戏剧式结构 | 第53-55页 |
2) 丰厚、复调式的戏剧式结构 | 第55-59页 |
2.音乐式结构 | 第59-62页 |
五、语言(话语)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