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豆杉的苗木培育及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4页 |
| ·红豆杉资源及利用现状 | 第7-10页 |
| ·红豆杉资源的全球分布 | 第8页 |
| ·红豆杉在我国的分布现状 | 第8-9页 |
| ·红豆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 ·南方红豆杉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0-11页 |
| ·育苗研究 | 第11-12页 |
|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栽培研究 | 第12页 |
| ·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研究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 ·试验地的概况 | 第14页 |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 ·播种育苗方法 | 第14-16页 |
| ·圃地的选择与处理 | 第14-15页 |
| ·种子的处理和播种方式 | 第15页 |
| ·幼苗抚育措施 | 第15-16页 |
| ·无性系扦插育苗 | 第16页 |
| ·插穗对扦插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 ·GGR及插穗年龄对扦插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 ·扦插圃地的选择和基质配置 | 第16页 |
| ·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 ·苗龄和坡向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不同移植方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 第17页 |
| ·经营管理措施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 第17页 |
| ·山地造林试验的具体安排 | 第17-18页 |
| ·紫杉醇含量测定方法 | 第18页 |
| ·苗木生长测定及经济效益评估 | 第18页 |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1页 |
| ·育苗技术 | 第18-22页 |
| ·播种育苗 | 第18-20页 |
| ·扦插育苗 | 第20-22页 |
| ·山地造林技术 | 第22-29页 |
| ·坡向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 第22-26页 |
| ·裸根苗与宿土苗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栽植模式与经营管理措施对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不同南方红豆杉材料紫杉醇含量及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 ·生长量预测与效益评估量 | 第30-31页 |
| ·生长量预测 | 第30页 |
| ·经济效益评估 | 第30-31页 |
| ·南方红豆杉开花结实现象观察与初步分析 | 第31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1-36页 |
| ·南方红豆杉的育苗手段 | 第31-33页 |
| ·播种育苗措施的选择 | 第31-32页 |
| ·扦插育苗措施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南方红豆杉的山地造林措施 | 第33-34页 |
| ·造林地坡向选择 | 第33页 |
| ·造林苗木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栽植模式和管理措施的选择 | 第34页 |
| ·南方红豆杉的有效药用成分 | 第34-35页 |
| ·山地开发南方红豆杉经济效益评估 | 第35页 |
| ·南方红豆杉开花现象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详细摘要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