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民间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第一节 民间体育游戏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民间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一、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功能的理论论述和实验研究 | 第12-13页 |
二、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游戏的介绍 | 第13页 |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 第13页 |
四、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态度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民间体育游戏衰落的原因 | 第14-35页 |
第一节 电子娱乐产品对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冲击 | 第14-19页 |
一、游戏场地的变化:从自然天地到楼阁王国 | 第15-16页 |
二、游戏方式的变化:从集体欢娱到个人沉迷 | 第16-18页 |
三、游戏心理的变化:从群体认同到自我欣赏 | 第18页 |
四、游戏功能的变化:从崇尚创新到精于操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少儿民间体育游戏不被重视 | 第19-22页 |
一、安全意识膨胀,家长怕孩子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受伤害 | 第19-21页 |
二、学业至上的教育观念严重挤压了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 | 第21-22页 |
三、“唯分数论”的人才观念下,民间体育游戏受到轻视 | 第22页 |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变化萎缩了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活动空间 | 第22-27页 |
一、水和空气污染的加重使得民间少儿体育游戏开展的环境恶化 | 第23-24页 |
二、草木被毁,动物被杀,少儿民间体育游戏失去了很多玩物 | 第24-25页 |
三、气候变暖,冰雪游戏成奢望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生活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少儿玩民间体育游戏的机会 | 第27-30页 |
一、居住面积扩大,同龄儿童减少,自然群体难以形成 | 第27-28页 |
二、玩牌成风,孩子沾染陋习 | 第28-29页 |
三、生产力提高,部分游戏环境和工具缺失 | 第29页 |
四、各种建设使城乡空地减少,少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缺少了适宜的场地 | 第29-30页 |
第五节 行政法规对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一、计划生育政策对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地方性政策对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六节 教育体制制约了少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 | 第32-34页 |
一、升学压力增大 | 第32-33页 |
二、体育课程的不合理设置 | 第33页 |
三、儿童入学时间提前 | 第33-34页 |
第七节 西方体育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挤压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保护和发展少儿民主间体育游戏的策略 | 第35-40页 |
第一节 转变观念,科学育人 | 第35-36页 |
一、正确对待儿童的安全问题 | 第35页 |
二、改变错误的教育和人才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为少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一个适宜的场地 | 第36-37页 |
一、保护自然环境,留住蓝天、绿水和青草地 | 第36页 |
二、设立户外活动中心,成立户外活动组织,让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玩耍的天地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组织、鼓励少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 第37-40页 |
一、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 第37-38页 |
二、理性引导少年儿童合理分配闲暇时间,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 | 第38页 |
三、长辈要多和孩子玩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民间体育游戏 | 第38页 |
四、在岁时节庆活动中组织少儿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 第38-39页 |
五、地方政府要有意识地采取措施,组织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少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来保护本地区的民间文化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