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根毛发生发育调控体系 | 第13-20页 |
·根毛分布模式的多样性 | 第13-14页 |
·细胞命运决定模型 | 第14-16页 |
·根毛起始与尖端生长 | 第16-17页 |
·细胞壁的合成与根毛尖端生长有关 | 第17-19页 |
·Myosin XI与根毛尖端生长有关 | 第19-20页 |
·禾本科已报道的根毛相关基因 | 第20页 |
2.Cry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技术简介及优势 | 第20-22页 |
·Cryo-SE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0-21页 |
·Cryo-SEM技术的优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稻野生型及根毛突变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分析 | 第22-3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6页 |
·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 第22-23页 |
·突变体的溶液培养及表型观察 | 第23-24页 |
·野生型及突变体培养基垂直培养 | 第24-25页 |
·突变体根部表皮细胞Cryo-SEM观察 | 第25-26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野生型及各突变体整体表型观察分析 | 第26页 |
·根尖至根毛区的发育及根毛分布模式 | 第26-27页 |
·野生型及突变体根毛表型观察分析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OsSRH1,OsSRH2和OsSRH3基因定位分析 | 第32-4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6页 |
·突变体F_2代群体的构建及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2页 |
·F_2代群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SSR与STS分子标记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35-36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6页 |
·分子标记引物信息 | 第36页 |
·基因定位结果 | 第36-38页 |
·候选基因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1.结论 | 第40页 |
2.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