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的“妖书”“妖言”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3页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第7-8页
 二、学术基础及研究思路第8-13页
  (一) 学术基础第8-11页
  (二) 研究空间及本文思路第11-13页
第一章 “妖书”“妖言”的类型及其状况第13-31页
 一、叛逆类第14-21页
  (一) 宗教性第14-18页
  (二) 非宗教性第18-21页
 二、“文字狱”类第21-28页
  (一) 与正统意识形态相左第21-23页
  (二) 诽谤非议之言第23-26页
  (三) 阿谀奉承之语第26-28页
 三、政治斗争文书类第28-30页
 四、其他类第30-31页
第二章 “妖书”“妖言”产生的原因第31-43页
 一、历代流传的“妖书”“妖言”是其重要源头第31-34页
 二、底层民众被蛊惑或为谋生而传播和编造“妖书”“妖言”第34-37页
 三、官僚为了政治斗争而利用“妖书”“妖言”第37-39页
 四、统治者为维护话语权而创造了“文字狱”式的“妖书”“妖言”第39-41页
 五、无业游民的增多“丰富”了“妖书”“妖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第41-43页
第三章 “妖书”“妖言”传播的社会影响第43-53页
 一、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第44-47页
 二、导致大量冤假错案的发生第47-50页
 三、对民众思想造成相互矛盾的双重影响第50-53页
余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6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诏书与两汉政治
下一篇:秦汉生态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