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 ·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简介 | 第11-17页 |
| ·拉曼效应的发现、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简介 | 第12-14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机理简介 | 第14-15页 |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简介 | 第15-17页 |
| ·SERS 研究的新进展 | 第17页 |
| ·钛电极体系的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 ·金属钛简介 | 第17-18页 |
| ·SERS 基底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钛电极表面过程的新方法 | 第20页 |
| ·TiO_2-贵金属复合结构简介 | 第20-24页 |
| ·光催化简介 | 第20-21页 |
| ·TiO_2光催化剂简介 | 第21-22页 |
| ·TiO_2-Au 结构简介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设想 | 第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0-36页 |
| ·试剂 | 第30页 |
| ·电极材料和电解池 | 第30-31页 |
| ·电极材料 | 第30-31页 |
| ·电解池 | 第31页 |
| ·基底材料 | 第31页 |
| ·仪器 | 第31-35页 |
| ·常规仪器及其处理 | 第31-32页 |
| ·电化学工作站 | 第32页 |
| ·紫外可见分光近红外光度计 | 第32页 |
| ·透射电镜 | 第32-33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3页 |
|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纯钛电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36-46页 |
|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37-39页 |
|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7-38页 |
|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8-39页 |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39页 |
| ·钛电极的 SERS 研究 | 第39-43页 |
| ·Ti/Au@SiO_2膜电极上吡啶的检测 | 第39-40页 |
| ·Ti/Au@SiO_2膜电极的现场 SERS 研究 | 第40-41页 |
| ·Ti/Au@SiO_2膜的普适性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4-氰基吡啶及硫氰根吸附在 TiO_2电极表面的现场 SERS 研究 | 第46-56页 |
| ·TiO_2电极的制备 | 第47页 |
| ·4-氰基吡啶吸附在 TiO_2电极上的现场 SERS 研究 | 第47-52页 |
| ·硫氰化钾吸附在 TiO_2电极表面的现场拉曼光谱研究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钛/二氧化钛电极表面反应过程的现场 SERS 研究 | 第56-75页 |
| ·钛电极的表面催化反应 | 第57-62页 |
| ·钛电极表面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 ·钛电极表面反应的设计 | 第59页 |
| ·谱峰归属及来源确认 | 第59-62页 |
| ·钛电极表面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62-72页 |
| ·电解质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电极的影响 | 第63-67页 |
| ·纳米粒子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反应时间 | 第69-70页 |
| ·激光的影响 | 第70-71页 |
| ·紫外光的影响 | 第71-72页 |
| ·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交流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