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关于“胡”在汉代的含义 | 第9页 |
(二)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1页 |
一、两汉文学中的胡地、胡人、胡物、胡事 | 第11-22页 |
(一) 两汉文学中的胡地 | 第11-13页 |
1. 遥远的存在 | 第11-12页 |
2. 恶劣的环境 | 第12-13页 |
(二) 两汉文学中的胡人 | 第13-16页 |
1. 外貌个性 | 第13-14页 |
2. 生活习惯 | 第14-16页 |
(三) 两汉文学中的胡物 | 第16-19页 |
1. 军事用品 | 第16-17页 |
2. 生活用品 | 第17-18页 |
3. 奇珍异宝 | 第18-19页 |
(四) 两汉文学中的胡事 | 第19-22页 |
1. 汉胡战争 | 第19-20页 |
2. 汉胡交流 | 第20-22页 |
二、两汉时期汉胡民族关系变化与相关文学创作 | 第22-30页 |
(一) 西汉初至武帝时期汉胡民族关系变化与相关文学创作 | 第22-24页 |
1. 西汉初期及武帝时期汉胡民族关系概况 | 第22-23页 |
2. 汉初及武帝时期的文学特征:民间的征战之苦和朝野的征战雄风 | 第23页 |
3.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汉人对胡心态——恐惧与征服 | 第23-24页 |
(二) 西汉后期汉胡民族关系变化与相关文学创作 | 第24-26页 |
1. 西汉后期的汉胡民族关系概况 | 第24-25页 |
2. 西汉后期的文学特征:和亲文学的塞外悲鸣和文人笔下的大国豪气 | 第25页 |
3.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汉人对胡心态——和平与统御 | 第25-26页 |
(三) 东汉前期汉胡民族关系变化与相关文学创作 | 第26-28页 |
1. 东汉前期汉与匈奴、汉与羌的民族关系概况 | 第26页 |
2. 东汉前期的文学特征:和平交流与汉胡交融 | 第26-27页 |
3.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汉人对胡心态——新奇与接受 | 第27-28页 |
(四) 东汉后期汉胡民族关系变化与相关文学创作 | 第28-30页 |
1. 东汉后期与羌的战争 | 第28页 |
2. 东汉后期的文学特征:战争中的悲歌 | 第28-29页 |
3.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汉人对胡心态——新的恐惧与痛苦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阅读书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