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掘进通风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 ·机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6页 |
|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理论分析 | 第18-30页 |
| ·紊动射流 | 第18-20页 |
| ·紊动射流的基本性质 | 第18-19页 |
| ·紊动射流的基本方程 | 第19-20页 |
| ·紊流的半经验理论 | 第20页 |
| ·平面紊动射流理论 | 第20-24页 |
| ·平面紊动射流轴线速度衰减规律 | 第22-23页 |
| ·平面紊动射流的流量沿程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 ·平面紊动射流卷吸系数 | 第24页 |
| ·附壁射流 | 第24-26页 |
| ·射流的附壁现象 | 第24-26页 |
| ·附壁点模型 | 第26页 |
|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形成原理 | 第26-27页 |
| ·旋流通风流场可捕集到的最大粉尘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 第30-45页 |
| ·模型简化及网格生成 | 第30-31页 |
| ·模型建立 | 第30页 |
| ·网格生成 | 第30-31页 |
| ·边值条件 | 第31-32页 |
| ·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 ·初始条件 | 第32页 |
| ·湍流的控制方程 | 第32-36页 |
| ·粘性流体数值模拟的基本方程 | 第32-36页 |
| ·基本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36页 |
| ·通用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 第36-37页 |
| ·Taylor级数法 | 第36页 |
| ·多项式拟合法 | 第36-37页 |
| ·控制体积法 | 第37页 |
|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7-39页 |
| ·直接模拟 | 第37-38页 |
| ·大涡模拟 | 第38页 |
| ·Reynolds时均方程法 | 第38-39页 |
|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39-44页 |
| ·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 | 第39-40页 |
| ·近壁面的处理 | 第40-42页 |
| ·SIMPLE算法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45-71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物理模型 | 第45-46页 |
| ·计算空间的离散 | 第46页 |
| ·数学模型 | 第46-50页 |
| ·假设条件 | 第46-47页 |
| ·控制方程 | 第47-49页 |
| ·边值条件 | 第49-50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66页 |
| ·出风口送风速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送风口大小的影响 | 第52-54页 |
| ·送风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吹吸流量比的影响 | 第56-66页 |
| ·有害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66-69页 |
| ·机掘工作面粉尘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66-68页 |
| ·瓦斯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实验研究 | 第71-81页 |
| ·实验目的 | 第71页 |
| ·实验模型设计 | 第71-74页 |
| ·实验模型的量纲分析 | 第71-73页 |
| ·实验模型的制作 | 第73-74页 |
| ·实验测量仪器 | 第74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80页 |
| ·吹吸比的影响 | 第74-77页 |
| ·两种不同送风方式的效果比较 | 第77-78页 |
| ·条缝风口出口风速对旋流通风作用效果的影响 | 第78-79页 |
| ·附壁风筒布设位置对旋流通风效果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