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山东牟平及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新农村创建实例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2 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景观设计 | 第12-18页 |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 | 第12-13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提出 | 第12页 |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理解 | 第12-13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景观建设的涵义 | 第13-14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的涵义 | 第13-14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景观建设的涵义 | 第14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景观建设的目标 | 第14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景观建设的方法及指导思想 | 第14-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3 新农村住宅建筑及其布局的规划研究 | 第18-23页 |
·新农村住宅建筑及其布局的现状和特点 | 第18-20页 |
·我国农村住宅建筑及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我国农村住宅建筑的特点 | 第19-20页 |
·新农村住宅结构及布局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基本要求 | 第20-21页 |
·新农村住宅结构及布局规划设计的理念 | 第20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4. 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 | 第23-31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的系统概述 | 第23-25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的涵义 | 第23页 |
·景观绿化的功能与意义 | 第23-24页 |
·新农村绿化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我国农村景观绿化的现状 | 第25-27页 |
·我国农村传统的绿化状况 | 第25-26页 |
·已建设的新农村的景观绿化状况 | 第26-27页 |
·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原则和方法 | 第27-30页 |
·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原则 | 第27-29页 |
·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实施方法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5.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的规划 | 第31-37页 |
·新农村公共空间的涵义 | 第31页 |
·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 | 第31-32页 |
·新农村公共空间的规划 | 第32-36页 |
·邻里交往空间 | 第32-34页 |
·劳动生产空间 | 第34-35页 |
·集体活动空间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6. 新农村景观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48页 |
·照明设施规划 | 第37-40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照明的概述 | 第37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照明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式 | 第37-39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照明规划要点 | 第39-40页 |
·道路与排水管网规划 | 第40-44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道路的功能 | 第41页 |
·居住区道路的交通组织 | 第41-42页 |
·新农村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局 | 第42-43页 |
·新农村居住区排水系统的规划要点 | 第43-44页 |
·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 | 第44-47页 |
·我国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公共环境卫生的解决对策 | 第46页 |
·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备原则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7. 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新农村景观规划分析 | 第48-59页 |
·规划前村庄概况 | 第48-52页 |
·概述 | 第48-51页 |
·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治对策 | 第51-52页 |
·规划方案分析 | 第52-58页 |
·产业发展规划 | 第52-53页 |
·建筑及布局规划 | 第53-54页 |
·公共设施规划 | 第54-55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55-57页 |
·绿化系统规划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8.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图表目录 | 第63-6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