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黄土高原现状及面临问题 | 第9-14页 |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 第9-13页 |
·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同人居发展的矛盾 | 第13页 |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解释 | 第14-15页 |
·小流域 | 第14页 |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第14-15页 |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 | 第15页 |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基础 | 第15-21页 |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生态学的发展 | 第16-17页 |
·以生态为侧重的规划设计 | 第17-18页 |
·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研究基础 | 第18-19页 |
·原生人居环境研究 | 第19-20页 |
·原生人居环境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2 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演化历程 | 第24-32页 |
·原始人居点的形成 | 第24-25页 |
·聚落的形成 | 第25-26页 |
·原始聚落 | 第25-26页 |
·军事寨堡 | 第26页 |
·城镇的形成 | 第26-27页 |
·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居环境 | 第27-31页 |
·相关背景 | 第27-28页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第28-29页 |
·城镇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 第29-30页 |
·乡村人居环境发生变化 | 第30页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小流域人居环境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特征 | 第32-50页 |
·小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特征 | 第32-34页 |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理气候特征 | 第32-33页 |
·小流域地貌的限定制约特征 | 第33页 |
·小流域单元的重复相似特征 | 第33页 |
·小流域生态的相对独立特征 | 第33-34页 |
·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36页 |
·聚落分布不均衡性 | 第34页 |
·聚落规模树枝状递减性 | 第34-35页 |
·聚落分布方向性 | 第35-36页 |
·人居环境空间结构特征 | 第36-38页 |
·树枝状结构 | 第36-37页 |
·平行线状结构 | 第37页 |
·散点状结构 | 第37-38页 |
·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特征 | 第38-39页 |
·人居环境交通联系特征 | 第39-40页 |
·内部交通联系 | 第39页 |
·对外交通联系 | 第39-40页 |
·人居环境社会经济特征 | 第40-41页 |
·小流域传统经济模式 | 第40页 |
·小流域经济模式的改变 | 第40-41页 |
·社会的逐渐开放性 | 第41页 |
·人居环境景观风貌特征 | 第41-46页 |
·气势雄浑的沟壑山川 | 第42-43页 |
·含蓄静谧的流域村庄 | 第43-45页 |
·和谐共生的自然人文 | 第45-46页 |
·小流域人居环境人文特征 | 第46-49页 |
·村落的选择条件 | 第46页 |
·村落的形态类型 | 第46-47页 |
·村落内部社会交往 | 第47页 |
·传统人居的公共设施 | 第47-48页 |
·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思想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 第50-64页 |
·自然要素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0-52页 |
·地理气候的影响 | 第50页 |
·地形地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水文的影响 | 第51页 |
·水土保持工程的影响 | 第51-52页 |
·空间分布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2-53页 |
·交通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3页 |
·社会经济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3-55页 |
·政策干预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5页 |
·文化习俗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5-56页 |
·城市化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6-58页 |
·城镇用地扩张与人居环境空间演化 | 第56-57页 |
·城乡人口流动与人居环境空间演化 | 第57页 |
·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居环境空间演化 | 第57页 |
·居民观念转变与人居环境空间演化 | 第57-58页 |
·公共服务设施对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影响 | 第58-62页 |
·中国人居环境具有二元性 | 第58-61页 |
·小流域公共服务设施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 第61-62页 |
·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的演化规律 | 第62-63页 |
·人居环境空间结构形态与水系形态吻合 | 第62-63页 |
·人居环境分布呈现串珠状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发展模式初探 | 第64-73页 |
·城市化引导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发展 | 第64-65页 |
·小流域乡村人居环境的转变 | 第64页 |
·乡村人居环境的集聚与整合 | 第64-65页 |
·小流域村庄的废弃 | 第65页 |
·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的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发展 | 第65-67页 |
·城乡平等型与人居环境空间 | 第66页 |
·乡村共建型与人居环境空间 | 第66-67页 |
·村庄独建型与人居环境空间 | 第67页 |
·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的结构模式 | 第67-72页 |
·保持乡村形态的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 | 第68-70页 |
·转化为城镇形态的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 | 第70页 |
·恢复为自然形态的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 | 第70-71页 |
·三种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书籍类 | 第76-77页 |
期刊类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类 | 第78页 |
其他资料文献 | 第78-79页 |
图录 | 第79-82页 |
表录 | 第82-83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