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PKG Ⅱ的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PKG的种类与分布 | 第15页 |
1.1.2 PKG Ⅱ的结构 | 第15-16页 |
1.1.3 PKG Ⅱ的主要功能 | 第16-17页 |
1.1.4 PKG Ⅱ与肿瘤的联系 | 第17页 |
1.1.5 PKG Ⅱ活性的调节机制 | 第17-18页 |
1.2 EGFR的研究背景 | 第18-26页 |
1.2.1 EGFR的结构和功能 | 第18-19页 |
1.2.2 EGFR与肿瘤 | 第19页 |
1.2.3 以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 第19-20页 |
1.2.4 EGFR激活的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 第20-21页 |
1.2.5 EGFR的核转位及其相应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21-26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PKGⅡ对EGF诱导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8-65页 |
2.1 材料 | 第28-32页 |
2.1.1 细胞株、腺病毒以及质粒 | 第2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2.1.3 主要溶液 | 第29-31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2.2 方法 | 第32-40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2页 |
2.2.2 腺病毒质粒的扩增、提取及病毒包装 | 第32-34页 |
2.2.3 腺病毒浓缩 | 第34-35页 |
2.2.4 细胞处理 | 第35页 |
2.2.5 总蛋白提取 | 第35页 |
2.2.6 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 | 第35页 |
2.2.7 等点聚焦电泳 | 第35-36页 |
2.2.8 胶条平衡 | 第36页 |
2.2.9 第二向垂直电泳 | 第36页 |
2.2.10 固定、银染显色,图像分析 | 第36-37页 |
2.2.11 质谱分析 | 第37-38页 |
2.2.12 Western blotting | 第38页 |
2.2.13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 第38-39页 |
2.2.14 细胞转染 | 第39页 |
2.2.15 Transwell迁移实验 | 第39-40页 |
2.2.16 统计学分析 | 第40页 |
2.3 结果 | 第40-61页 |
2.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40-41页 |
2.3.2 文献检索结果的验证 | 第41-42页 |
2.3.3 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及图像分析 | 第42-44页 |
2.3.4 MALDI-TOF串联飞行质谱鉴定蛋白 | 第44-54页 |
2.3.5 质谱分析结果验证 | 第54-57页 |
2.3.6 MarvelD3对EGF诱导的细胞EMT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57-60页 |
2.3.7 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检测FUBP1与EGFR的结合 | 第60-61页 |
2.4 讨论 | 第61-65页 |
第三章 PKGⅡ对EGF诱导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65-85页 |
3.1 材料 | 第65-67页 |
3.1.1 细胞株、腺病毒以及质粒 | 第6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65-66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66-67页 |
3.2 方法 | 第67-70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67页 |
3.2.2 细胞感染 | 第67页 |
3.2.3 细胞处理 | 第67页 |
3.2.4 磷酸化蛋白富集 | 第67-68页 |
3.2.5 细胞核、细胞浆分离 | 第68-69页 |
3.2.6 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 | 第69页 |
3.2.7 等点聚焦电泳 | 第69页 |
3.2.8 质谱分析 | 第69页 |
3.2.9 Western bloting分析 | 第69页 |
3.2.10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 | 第69页 |
3.2.11 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联用 | 第69-70页 |
3.2.12 统计学分析 | 第70页 |
3.3 结果 | 第70-82页 |
3.3.1 磷酸化蛋白富集的效果 | 第70页 |
3.3.2 双向电泳结果 | 第70-72页 |
3.3.3 质谱分析结果 | 第72-76页 |
3.3.4 用IP-western bloting连用分析Hirip3的泛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 第76页 |
3.3.5 用IP-western bloting联用分析HBO1的泛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 第76-77页 |
3.3.6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irip3与EGFR的结合 | 第77页 |
3.3.7 核浆分离实验检测PKGⅡ抑制EGF刺激的EGFR核转位 | 第77-82页 |
3.4 讨论 | 第82-8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6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4.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