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镍氢动力电池概述 | 第7-18页 |
·引言 | 第7页 |
·电动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7-8页 |
·动力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8-14页 |
·高功率铅酸电池 | 第9-10页 |
·镍氢动力电池 | 第10-13页 |
·锂离子电池 | 第13-14页 |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7页 |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Ni(OH)_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4-16页 |
·掺杂添加剂的Ni(OH)_2 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本论文工作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CoOOH包覆氢氧化镍的制备及测试 | 第18-2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8-19页 |
·实验流程及装置 | 第19-20页 |
·CoOOH包覆Ni(OH)_2 的制备方案 | 第20-21页 |
·CoOOH包覆Ni(OH)_2 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21-24页 |
·微电极的制备 | 第22页 |
·电化学测试仪器装置 | 第22-23页 |
·循环伏安测试条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CoOOH包覆工艺对氢氧化镍的影响 | 第24-34页 |
·CoOOH包覆Ni(OH)_2 的循环伏安图 | 第24-28页 |
·实验制备工艺的分析 | 第28-34页 |
·包Co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pH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0页 |
·NaClO溶液加入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极差分析 | 第31-32页 |
·方差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CoOOH包覆氢氧化镍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34-4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4-38页 |
·CoOOH包覆前后Ni(OH)_2 SEM比较 | 第34页 |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NaClO溶液加入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最佳条件下包覆的Ni(OH)_2 的SEM | 第3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8-42页 |
·CoOOH包覆层对Ni(OH)_2 晶型的影响 | 第39-40页 |
·CoOOH包覆层对衍射峰半高宽的影响 | 第40-42页 |
·CoOOH晶体结构 | 第42-43页 |
第五章 CoOOH包覆对电池大电流性能的影响 | 第43-49页 |
·电池的制备 | 第43-45页 |
·电池原料的选择 | 第43页 |
·电池制备工艺 | 第43-45页 |
·电池的化成和充放电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CoOOH包覆Ni(OH)_2 对电池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对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电池内阻的影响 | 第47页 |
·对高倍率比容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