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牵引变电所基本保护原理 | 第17-27页 |
| ·牵引变压器保护原理 | 第17-21页 |
| ·变压器的主保护 | 第17-21页 |
| ·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 第21页 |
| ·馈线保护原理 | 第21-25页 |
| ·馈线主保护:距离保护原理 | 第22-24页 |
| ·馈线后备保护和辅助后备保护 | 第24-25页 |
| ·电容器保护原理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集中式保护系统方案设计 | 第27-34页 |
| ·方案提出背景 | 第27-31页 |
| ·网络的选择方式 | 第27-29页 |
| ·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 | 第29-31页 |
| ·集中式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 ·集中式保护系统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集中式保护系统的构建 | 第34-52页 |
| ·由多DSP构成的集中式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 | 第34-43页 |
| ·ADSP21060处理器功能及内部结构 | 第34-36页 |
| ·基于ADSP21060的多DSP保护系统设计 | 第36-40页 |
| ·ADSP21060的片外存储资源 | 第40-42页 |
| ·人机接口设计 | 第42-43页 |
| ·通信网络性能分析 | 第43-48页 |
| ·通信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43页 |
| ·以太网在变电所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 ·以太网在集中式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 第44-48页 |
| ·测量控制单元(Interface Unit IU) | 第48-49页 |
| ·测量控制单元功能需求分析 | 第48页 |
| ·模入方式 | 第48-49页 |
| ·冗余设计 | 第49-52页 |
| 第5章 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保护软件设计 | 第52-72页 |
|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 | 第52-55页 |
| ·为什么选择μC/OS-Ⅱ | 第52-53页 |
| ·μC/OS-Ⅱ的功能介绍 | 第53-54页 |
| ·μC/OS-Ⅱ内核结构 | 第54-55页 |
| ·μC/OS-Ⅱ在ADSP21060上的移植 | 第55-64页 |
| ·OS_CPU.H功能实现 | 第56-58页 |
| ·OS_CPU_C.C功能实现 | 第58-61页 |
| ·OS_CPU_A.ASM功能实现 | 第61-64页 |
| ·使用μC/OS-Ⅱ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 第64页 |
| ·基于μC/OS-Ⅱ的微机保护软件设计 | 第64-68页 |
| ·软件方案设计 | 第64-66页 |
| ·微机保护模块任务划分 | 第66页 |
| ·软件任务调度与通信设置 | 第66-68页 |
| ·保护程序模块化设计 | 第68-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72-81页 |
| ·可靠性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72-74页 |
| ·可靠性指标 | 第72-73页 |
| ·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74-77页 |
| ·系统失效模型概念 | 第74-75页 |
| ·系统失效模型 | 第75-76页 |
| ·最小割集定性分析 | 第76页 |
| ·系统失效度定量计算 | 第76-77页 |
| ·系统可靠性比较 | 第77-79页 |
| ·系统失效模型 | 第77-78页 |
| ·最小割集定性分析 | 第78页 |
| ·系统失效度定量计算 | 第78-79页 |
| ·比较结果 | 第79页 |
| ·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第79-80页 |
| ·寿命周期成本 | 第79-80页 |
| ·经济性比较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