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群桩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 第12-20页 |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 第12-18页 |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理论综述 | 第18-20页 |
·层状弹性理论在桩基分析中的应用回顾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层状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基本解 | 第23-39页 |
·求解轴对称问题的积分变换法 | 第23-26页 |
·轴对称荷载下层状弹性半空间的分析 | 第26-32页 |
·轴对称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传递矩阵法 | 第26-27页 |
·轴对称荷载作用下多层地基解析解 | 第27-32页 |
·数值计算方法与程序正确性验证 | 第32-38页 |
·数值积分方法 | 第32-34页 |
·算例及讨论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单桩差分分析 | 第39-56页 |
·单桩差分分析方法 | 第39-44页 |
·土体的位移方程 | 第40-43页 |
·单桩桩身的位移方程 | 第43-44页 |
·整体方程与桩身位移 | 第44页 |
·数值计算方法与算例验证 | 第44-52页 |
·与前人计算成果的比较 | 第44-46页 |
·分段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忽略桩位处孔洞的误差分析 | 第48-52页 |
·单桩沉降特性的参数分析 | 第52-55页 |
·弹性半空间中的单桩沉降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分层地基中的单桩沉降与荷载传递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层状弹性半空间中两根桩的位移相互作用系数 | 第56-77页 |
·“桩桩相互作用系数”与“桩桩加筋效应系数”的定义 | 第56-60页 |
·关于“桩桩相互作用系数”定义的讨论 | 第56-58页 |
·“桩桩加筋效应系数”概念的引入 | 第58-60页 |
·两根桩差分方程的建立 | 第60-67页 |
·土体的位移方程 | 第61-65页 |
·桩身位移方程 | 第65-67页 |
·整体方程的建立 | 第67页 |
·数值计算方法与算例验证 | 第67-76页 |
·均质弹性半空间等长等径桩相互作用系数比较 | 第68页 |
·层状弹性地基等长等径桩相互作用系数比较 | 第68-71页 |
·不等长不等径桩桩相互作用系数比较分析 | 第71-74页 |
·“桩桩加筋效应系数”的参数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层状弹性半空间群桩分析 | 第77-100页 |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与桩筏的分析方法 | 第77-81页 |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分析方法 | 第77-78页 |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思路 | 第78-81页 |
·桩-土、土-桩、土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81-87页 |
·桩对土和土对桩的相互作用 | 第82-86页 |
·土对土的相互作用 | 第86-87页 |
·刚性承台群桩沉降特性分析 | 第87-94页 |
·均质弹性半空间等长桩群桩基础沉降分析 | 第87-89页 |
·层状弹性半空间等长桩群桩基础沉降分析 | 第89-91页 |
·不等长桩群桩基础沉降分析 | 第91-94页 |
·刚性筏板桩筏基础沉降分析 | 第94-99页 |
·均质弹性半空间中刚性筏板桩筏基础沉降分析 | 第94-97页 |
·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刚性筏板桩筏基础沉降分析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第100-103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不足之处和今后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