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以沈阳浑南新区E5、E6地块设计实践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22页 |
·滨水区的开发建设 | 第11-17页 |
·环境挑战 | 第12页 |
·经验借鉴 | 第12-17页 |
·滨水居住区的开发建设 | 第17-22页 |
·我国滨水居住区的历史概述 | 第18-19页 |
·我国滨水居住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 第22-26页 |
·国外 | 第22-25页 |
·国内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目的 | 第26页 |
·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2章 滨水区规划的理论导向 | 第29-40页 |
·对滨水区的认识 | 第29-30页 |
·滨水区的规划理论导向 | 第30-33页 |
·滨水区的膜、渗透理论研究 | 第30-32页 |
·滨水区边界域的理论研究 | 第32-33页 |
·基于膜、渗透边界域理论的城市滨水区的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滨水区规划目标 | 第35-39页 |
·自然性 | 第35-36页 |
·亲水性 | 第36页 |
·整体性 | 第36-38页 |
·文化性 | 第38页 |
·地域性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滨水居住区景观规划的重点和方法 | 第40-54页 |
·规划要素 | 第40-43页 |
·城市景观要素规划 | 第40-42页 |
·城市生态要素规划 | 第42-43页 |
·滨水居住区景观规划的方法 | 第43-53页 |
·总体环境营造法 | 第43-46页 |
·景观生态格局法 | 第46-48页 |
·景观生态网络法 | 第48-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滨水居住区景观规划的设计实践 | 第54-75页 |
·项目背景 | 第54-59页 |
·城市形态 | 第54-56页 |
·城市空间演变过程 | 第54-55页 |
·城市战略空间发展格局构想 | 第55-56页 |
·浑河概况 | 第56-59页 |
·自然概况 | 第56-57页 |
·建设现状 | 第57-59页 |
·浑河滨水区的功能定位 | 第59页 |
·浑河滨水区的开发意义 | 第59页 |
·现状解析 | 第59-61页 |
·设计宗旨 | 第61-62页 |
·理念指导 | 第62-63页 |
·总体布局 | 第63-65页 |
·景观规划 | 第65-74页 |
·景观脉络结构 | 第65-66页 |
·景观构成要素 | 第66-74页 |
·建筑景观 | 第66-67页 |
·道路景观 | 第67-69页 |
·绿化景观 | 第69-71页 |
·水体景观 | 第71-73页 |
·设施景观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束语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