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荞麦论文

荞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荞麦概况第12-15页
     ·荞麦起源与分类研究第12-14页
     ·荞麦的分布、生产与区划第14-15页
   ·荞麦的生理研究第15-16页
   ·荞麦综合利用第16-21页
     ·荞麦的营养品质第16-19页
     ·荞麦的医药保健第19-20页
     ·荞麦的加工利用第20页
     ·荞麦的其他功能第20-21页
   ·荞麦产量性能第21-22页
   ·荞麦品种的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第22-26页
     ·品种稳定性、适应性的概念第22-23页
     ·品种稳定性、适应性评价第23-24页
     ·作物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分析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荞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第28-3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试验设计第28-29页
     ·分析方法第29页
     ·农艺性状记载标准第29页
     ·数据分析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生育日数及主要农艺性状第29-31页
     ·产量第31-34页
     ·荞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间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荞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基于 Franics 和 Kannenberg 模型的荞麦品种适应性评价第38-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试验设计第38页
     ·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应用秩次分析法评价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第42-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试验设计第42页
     ·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计算各环境下参试品种的分级值H_(1Mi) 和秩次值H_(2Mi) 以及环境区分指数Y_M第43-48页
     ·计算各品种小区产量秩次的平均数及品种秩次均方值第48页
     ·品种产量性能及稳定性综合评价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高稳系数法在评价荞麦品种稳定性中的应用第51-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材料第51页
     ·试验设计第51页
     ·方法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Shukla 模型评价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第54-60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试验材料第54页
     ·试验设计第54页
     ·方法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参试品种的Shukla 方差分析第55-56页
     ·年份内品种与试点的互作方差分析第56-57页
     ·试点内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方差分析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七章 基于AMMI 模型的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第60-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试验材料第60页
     ·试验设计第60页
     ·方法第60-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与AMMI 分析第61-62页
     ·品种的稳定性分析第62-63页
     ·试点的判别力分析第63-64页
     ·AMMI 模型双标图分析第64-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67-72页
   ·结论第67-71页
     ·荞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第67页
     ·参试品种产量的方差分析第67页
     ·不同统计模型及方法评价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第67-68页
     ·不同基因型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第68-71页
   ·讨论第71-72页
     ·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第71页
     ·荞麦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表现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附件第79-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生冠层温度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下一篇:白花苜蓿生产性能、抗性及营养品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