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引言 | 第11-13页 |
2.正文 | 第13-113页 |
·文献研究 | 第13-20页 |
·中医药对于偏头痛的认识 | 第13-16页 |
·现代医学对于偏头痛的认识 | 第16-17页 |
·白芷的古今研究 | 第17-20页 |
·研究总体思路 | 第20-21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34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34页 |
·药材产地的确定 | 第22-23页 |
·川白芷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23-25页 |
·川白芷乙醇回流提取吸醇率的考察 | 第25页 |
·川白芷乙醇回流提取药材粒度的考察 | 第25-26页 |
·川白芷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34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34-47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4-35页 |
·仪器 | 第34-35页 |
·材料 | 第35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5-47页 |
·样品液制备 | 第35页 |
·川白芷香豆素分离纯化方法考察 | 第35-47页 |
(1) 酸沉分离法 | 第36-37页 |
(2) 碱溶酸沉法 | 第37-39页 |
(3)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39-41页 |
(4) 有机溶剂萃取法 | 第41-47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浓缩工艺研究 | 第47-48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干燥工艺研究 | 第48-49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中试放大试验研究 | 第49-50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 第50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成分分离研究 | 第50-62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50-51页 |
·仪器 | 第50-51页 |
·材料 | 第51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1-6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1页 |
·洗脱溶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成分分离流程 | 第52-53页 |
·化合物纯度检查 | 第53-55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5-62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质量评价 | 第62-96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62-63页 |
·仪器 | 第62-63页 |
·材料 | 第63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3-96页 |
·川白芷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 第63-68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质量标准研究 | 第68-77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RP-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77-96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透皮特性研究 | 第96-113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96-97页 |
·仪器 | 第96页 |
·材料 | 第96-97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97-113页 |
·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 | 第97-100页 |
·体外实验方法 | 第100-105页 |
·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透皮测定结果 | 第105-106页 |
·不同促渗剂对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透皮促进作用 | 第106-11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3-119页 |
1.结论 | 第113-116页 |
2.讨论 | 第116-11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19-120页 |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9页 |
综述 | 第129-142页 |
后置部分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