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基本概念内涵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基本概念内涵 | 第14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方法及线路 | 第15-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线路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贫困县域和谐发展研究评述 | 第20-29页 |
·贫困地区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县域发展研究述评 | 第21-25页 |
·增长极理论评述 | 第22-23页 |
·梯度推进理论评述 | 第23-24页 |
·点轴开发理论述评 | 第24-25页 |
·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研究述评 | 第25-27页 |
·人文社会发展研究述评 | 第25-27页 |
·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云南省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支撑条件评价 | 第29-44页 |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 第29-32页 |
·地势起伏巨大 | 第29-30页 |
·江河溪流众多 | 第30-31页 |
·光热水配套差 | 第31-32页 |
·自然资源基础条件 | 第32-35页 |
·水土资源组合欠佳 | 第32-33页 |
·森林资源意义重要 | 第33-34页 |
·矿产资源配套良好 | 第34-35页 |
·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 第35-40页 |
·历史基础薄弱 | 第35页 |
·总体水平较低 | 第35-38页 |
·产业结构欠佳 | 第38-40页 |
·贫困县域教育基础特征 | 第40-42页 |
·教育投资经费不足 | 第40-41页 |
·居民受教育年限低 | 第41页 |
·学前和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 第41-42页 |
·贫困县域健康水平状况 | 第42-43页 |
·医疗卫生硬件落后 | 第42页 |
·专业医务人员缺乏 | 第42页 |
·看病费用负担过重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云南省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评价 | 第44-63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方法 | 第44-47页 |
·和谐发展指标体系筛选 | 第44-46页 |
·和谐发展评价方法确定 | 第46-47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状况评价 | 第47-56页 |
·中下等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47-49页 |
·中上等的教育发展基础 | 第49-52页 |
·中上等的健康发展水平 | 第52-54页 |
·中等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水平 | 第54-56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空间分布 | 第56-62页 |
·经济发展空间分布两端优于中间 | 第56-57页 |
·教育发展空间分布中部好于两端 | 第57-58页 |
·健康发展空间分布中部好于两端 | 第58-60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空间错综复杂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云南省贫困县域人文和谐发展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 第63-74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模式选择 | 第63页 |
·经济发展优先模式 | 第63页 |
·社会发展优先模式 | 第63页 |
·贫困县域人文社会和谐发展对策建议 | 第63-73页 |
·加决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 第64-69页 |
·均衡教育基础发展对策 | 第69-71页 |
·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对策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