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世界各国体育事业论文--中国论文--体育运动组织论文--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论文

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实现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0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第12-15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5-24页
  一、关于教育价值的研究第15-16页
  二、奥林匹克文化中几个概念的定义与内涵第16-18页
  三、关于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的研究第18-24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4-26页
  一、研究对象第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支撑第26-30页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第26-27页
  二、价值本质论第27-28页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8-29页
  四、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本质联系第29-30页
第二章 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第30-42页
 第一节 “教育”、“教育价值”、“北京奥运会的教育价值”第30-33页
  一、“教育”、“教育价值”的界定第30-32页
  二、“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第32-33页
 第二节 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实现的机制第33-38页
  一、教育价值获取的关系链第33-34页
  二、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与人的意向性活动第34-35页
  三、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实现的动力机制第35-38页
 第三节 影响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第38-42页
  一、人对实现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影响第39页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实现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影响第39-42页
第三章 普适性的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第42-76页
 第一节 体现在个人层面的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第42-60页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德育价值第43-48页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智育价值第48-52页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美育价值第52-60页
 第二节 体现在社会层面的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第60-76页
  一、促进人类社会的平等、公正与公平第61-67页
  二、促进人类社会的团结、友谊与和平第67-71页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第71-76页
第四章 北京奥运会独特性的教育价值第76-118页
 第一节 北京奥运会的教育思想第76-82页
  一、弘扬求真、求善、求美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国留下教育遗产第76-77页
  二、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第77-80页
  三、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第80-81页
  四、北京奥运会教育对象的重点是青少年第81-82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第82-88页
  一、追求和谐第83-85页
  二、追求超越第85页
  三、崇尚公平第85-87页
  四、鼓励笃行第87-88页
 第三节 北京奥运会标志的教育价值第88-96页
  一、北京奥运会标志概述第88-90页
  二、北京奥运会标志的教育价值第90-96页
 第四节 北京奥运会的公民教育价值第96-102页
  一、公民、世界公民、公民教育第96-97页
  二、北京奥运与公民意识第97-100页
  三、北京奥运培养了公民的公共精神第100-102页
 第五节 北京奥运志愿者精神的教育价值第102-110页
  一、奥运志愿者的定义及价值第103页
  二、北京奥运志愿者精神的内涵第103-106页
  三、北京奥运志愿者精神的教育价值第106-110页
 第六节 北京奥运会对促进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教育价值第110-118页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含义第110-111页
  二、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第111-112页
  三、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第112-114页
  四、北京奥运会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第114-118页
第五章 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第118-170页
 第一节 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第118-123页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第118页
  二、北京奥运会与文化、艺术第118-122页
  三、北京奥运会通过文化、艺术留下的教育遗产第122-123页
 第二节 榜样教育第123-128页
  一、榜样和榜样教育第123-125页
  二、实现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人性论第125-126页
  三、榜样教育的过程第126页
  四、榜样教育的作用第126-128页
 第三节 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128-139页
  一、“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第129-130页
  二、北京2008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第130-134页
  三、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培训第134-136页
  四、“同心结”交流活动第136-138页
  五、奥林匹克青年营第138-139页
 第四节 以传媒为平台的奥林匹克教育第139-146页
  一、大众传媒的定义及教育功能第139-140页
  二、大众传媒与奥林匹克运动第140-142页
  三、大众传媒与北京奥运会第142-146页
 第五节 全民健身与北京奥运同行第146-151页
  一、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全民体育观第146-147页
  二、全民健身与北京奥运的互动关系第147-148页
  三、“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第148-151页
 第六节 北京2008 中学奥林匹克教育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初中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为例第151-170页
  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态度第152-155页
  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对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认识第155-156页
  三、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支持北京奥运会的程度第156-157页
  四、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北京奥运会的认知程度第157-159页
  五、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的公共体育精神第159-161页
  六、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获得奥林匹克运动、北京奥运会信息的渠道第161-162页
  七、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普通中学北京奥运后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状况第162-164页
  八、后奥运时期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设想第164-170页
总结论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4页
附件第184-19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高尔夫球女性桿弟骨质密度与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不同负荷运动大鼠下丘脑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