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探析
|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设计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和问题网络 | 第13-14页 |
| ·理论分析视角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进程 | 第15页 |
| ·论文总体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5页 |
|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16-23页 |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6-18页 |
| ·安全 | 第16页 |
| ·本质安全 | 第16-17页 |
| ·煤矿安全监管 | 第17-18页 |
| ·机制 | 第18页 |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8-23页 |
| ·事故 | 第18-19页 |
| ·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 第19-20页 |
| ·事故致因理论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 ·构建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实证分析 | 第23-45页 |
| ·国外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借鉴 | 第23-28页 |
| ·美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23-25页 |
| ·德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25-27页 |
|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27-28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分析 | 第28-32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现状 | 第28-29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 ·连云港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分析 | 第32-37页 |
| ·连云港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现状 | 第32-36页 |
| ·连云港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 | 第37-45页 |
| ·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思想 | 第38页 |
| ·形成良好的安全监管运行秩序 | 第38-39页 |
| ·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 | 第39页 |
|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 | 第39-41页 |
| ·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的联合执法 | 第41-42页 |
| ·增强煤矿的安全投入保障力度 | 第42-43页 |
| ·提高煤矿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43-44页 |
| ·实行群众参与的社会安全监管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