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中国法律教育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山东政法学院的发展历程 | 第14-22页 |
(一) 1955-1961 年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14-15页 |
(二) 1979-1982 年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15-17页 |
(三) 1983-1988 年开始学历教育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17-18页 |
(四) 1989-1996 年开展专科升本科教育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18-19页 |
(五) 1997-2005 年提出改建设想并为之奋斗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19-21页 |
(六) 2005 年至今的山东政法学院 | 第21-22页 |
二、从山东政法学院的发展看新中国法律教育取得的经验 | 第22-37页 |
(一)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适时调整发展目标,走特色发展之路 | 第22-25页 |
(二) 法律教育与办学必须走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之路 | 第25-27页 |
(三) 法律教育与办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27-29页 |
(四) 法律教育与办学必须注重交流与合作 | 第29-31页 |
(五) 法律教育与办学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第31-33页 |
(六) 法律教育必须注重科研工作 | 第33-37页 |
三、从山东政法学院的发展看今日中国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一) 法律教育办学模式过于粗放 | 第37-38页 |
(二) 法律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 第38-40页 |
(三) 法律教育改革创新不足 | 第40-41页 |
(四) 法律教育服务社会和地区的地域特色不浓 | 第41-42页 |
(五) 法律教育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 | 第42-44页 |
四、中国法律教育的应对措施 | 第44-48页 |
(一) 中国法律教育应该调整法学教育规模及办学模式 | 第44-45页 |
(二) 中国法律教育应当优化法学教育结构 | 第45-46页 |
(三) 中国法律教育应当发挥各地区法学院系的主动性,明确定位,办出特色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