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贵州煤矿区酸性排水的污染特征及其化学防治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9页
   ·国内外治理煤矿酸性水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第8-10页
   ·煤矿酸性水形成的原因第10-11页
   ·贵州喀斯特地区煤矿酸性水的分布第11页
   ·贵州喀斯特地区煤矿酸性水的分类第11-12页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第12-19页
     ·粉煤灰的形成与分类第12页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第12-13页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与组成第13-14页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第13页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第13-14页
     ·粉煤灰的活性第14-15页
     ·粉煤灰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第15-19页
       ·粉煤灰在煤矿酸性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5页
       ·利用粉煤灰处理煤矿酸性水的机理第15-16页
       ·可能影响粉煤灰处理煤矿酸性水效果的因素第16-18页
       ·利用粉煤灰处理废水的应用途径第18-19页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目标第20页
   ·内容第20-21页
   ·主要解决的问题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可行性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贵州煤矿区酸性水污染特征第22-29页
   ·研究区选择第22页
   ·煤矿酸性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第22-28页
     ·煤矿酸性水水质监测第22-24页
     ·煤矿酸性水水质评价第24-28页
       ·普安煤矿酸性水水质评价第24-25页
       ·兴仁煤矿酸性水水质评价第25-26页
       ·织金煤矿酸性水水质评价第26-27页
       ·麦坪煤矿酸性水水质评价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石灰乳、石灰石中和处理酸性水的研究第29-38页
   ·石灰乳中和处理煤矿酸性水的研究第29-35页
     ·原理第29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中和反应特性曲线试验第30-32页
     ·Fe~(2+)、Pb~(2+)、Mn~(2+)、Cu~(2+)等离子沉淀第32页
     ·中和反应时间试验第32-34页
     ·工艺设计第34-35页
   ·石灰乳中和处理煤矿酸性水的结论第35-36页
   ·石灰中和处理煤矿酸性水的研究第36-37页
     ·石灰石消耗间接计算第36页
     ·石灰石与酸性水反应时间试验第36页
     ·沉降试验第36-37页
     ·各重金属离子经石灰石处理后的浓度变化第37页
   ·石灰石中和处理煤矿酸性水的结论第37-38页
第五章 粉煤灰处理酸性水中的应用第38-56页
   ·粉煤灰的采集及预处理第38页
     ·试验样品的采集第38页
     ·样品的预处理第38页
   ·粉煤灰处理煤矿酸性水的研究第38-41页
     ·试验因子的确定第38-39页
       ·煤矿酸性水中各种污染因子第38-39页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污染因子第39页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39页
       ·试验样品的选择第39页
       ·粉煤灰的投加量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粉煤灰的性状第41页
   ·粉煤灰对酸性水pH值的影响第41-45页
     ·时间对酸性水pH值的影响第41-43页
     ·粉煤灰投入量对酸性水pH值的影响第43-45页
   ·粉煤灰对酸性水中Fe~(2+)的影响第45-50页
     ·不同的接触时间对Fe~(2+)吸附影响第45-46页
     ·粉煤灰投加量对Fe~(2+)吸附的影响第46-50页
   ·粉煤灰对煤矿酸性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试验第50-55页
     ·对Cu~(2+)、Pb~(2+)、Mn~(2+)的吸附试验分析第50-55页
       ·吸附时间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50-54页
       ·粉煤灰投加量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56-59页
   ·方法比较第56-57页
   ·主要结论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对浅层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与评价
下一篇:基于RS的盘县煤矿区森林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