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和维管束植物叶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大气氮沉降 | 第15-16页 |
·大气中氮的存在形式 | 第15页 |
·大气氮沉降的分布特征 | 第15-16页 |
·大气氮沉降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不同氮源氮同位素及植物中氮的分馏 | 第16-19页 |
·不同氮源δ~(15)N | 第17-19页 |
·植物中氮同位素分馏 | 第19页 |
·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 第19-21页 |
·植物中氮含量指示大气氮沉降量 | 第19-20页 |
·植物中氮同位素指示大气氮源 | 第20-21页 |
·苔藓和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 第21-22页 |
·苔藓的分类和生理特征 | 第21页 |
·维管束植物的分类和生理特征 | 第21-22页 |
·研究工作框架 | 第22-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3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9页 |
·样品采集 | 第24-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4-25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25-26页 |
·采样预处理 | 第26-27页 |
·检测因子和分析方法的选取 | 第27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27页 |
·样品测定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4章 不同区域苔藓氮含量特征 | 第29-40页 |
·南昌市不同功能区苔藓氮含量 | 第29-30页 |
·南昌市苔藓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 | 第30-33页 |
·苔藓氮含量与公共厕所氮沉降 | 第30-31页 |
·苔藓氮含量与交通氮源氮沉降 | 第31-32页 |
·苔藓氮含量与不同功能区大气氮沉降 | 第32-33页 |
·庐山地区苔藓氮含量 | 第33-36页 |
·庐山地区苔藓氮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第33-34页 |
·基于苔藓氮含量的庐山大气氮沉降量 | 第34-35页 |
·不同山区苔藓氮含量的比较 | 第35-36页 |
·苔藓氮含量与硫含量的关系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第5章 不同氮源条件下苔藓氮同位素 | 第40-50页 |
·苔藓氮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受氮点源影响的苔藓氮同位素 | 第43-45页 |
·受人为排泄物影响的苔藓氮同位素 | 第43-44页 |
·受汽车尾气影响的苔藓氮同位素 | 第44-45页 |
·受氮面源影响的苔藓氮同位素 | 第45-48页 |
·庐山地区苔藓氮同位素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6章 维管束植物叶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的探讨 | 第50-66页 |
·植物叶氮含量特征 | 第50-60页 |
·不同区域植物叶氮含量的比较 | 第51-53页 |
·影响植物叶氮含量的因素 | 第53-54页 |
·植物叶氮碳关系 | 第54-59页 |
·植物叶氮硫关系 | 第59-60页 |
·植物叶氮同位素特征 | 第60-65页 |
·不同区域植物叶氮同位素的比较 | 第62页 |
·植物叶氮含量和氮同位素 | 第62-64页 |
·植物叶氮同位素分馏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6-69页 |
·本课题结论 | 第66-68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