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活动概述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孙中山的新闻实践活动 | 第15-20页 |
一、第一阶段:1891年-1894年 | 第15-16页 |
二、第二阶段:1894年-1911年 | 第16-18页 |
三、第三阶段:1911年-1925年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活动 | 第20-26页 |
一、第一阶段:早期 | 第21-23页 |
二、第二个阶段:发展与成熟时期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条件之比较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条件之同 | 第26-30页 |
一、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 | 第26-27页 |
二、都受梁启超办报思想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三、新闻思想都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 | 第28-29页 |
四、接受新闻教育,投身报刊实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条件之异 | 第30-32页 |
一、生活的具体时代不同 | 第30-32页 |
二、他们接受了不同的西方思想 | 第32页 |
第四章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内容之比较 | 第32-45页 |
第一节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之同 | 第32-41页 |
一、内容体系基本相同 | 第32页 |
二、拥有基本相同的党报使命观 | 第32-33页 |
三、都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办报方针 | 第33-34页 |
四、都高度重视报刊宣传的作用,讲究报刊宣传策略和宣传技巧 | 第34-35页 |
五、在舆论观上,都强调报纸对引导革命舆论的作用,充分重视舆论一致的 力量 | 第35-37页 |
六、拥有办报经验,擅长撰写政论文章,熟悉新闻业务 | 第37-38页 |
七、都坚持新闻工作的"以人为本" | 第38-39页 |
八、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价值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内容之异 | 第41-45页 |
一、新闻思想观的阶级性不同 | 第41页 |
二、民众观不同 | 第41-42页 |
三、毛泽东明确提出报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而孙中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 | 第42-44页 |
四、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更加突出报刊宣传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战斗性,强调利用报刊评论社会时政、针砭时弊、倡导民主政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