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胃萎Ⅰ号颗粒对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第10-22页
 1. 现代医学对CAG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0-13页
   ·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0-12页
   ·CAG的诊断方法第12页
   ·CAG的治疗第12-13页
 2. 祖国医学对CAG的认识第13-16页
   ·古代文献对CAG相关疾病征象的记载第13-14页
   ·中医对CAG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页
   ·中医药治疗CAG的现状第14-16页
 3. 中医脾虚证的认识第16-22页
   ·脾的生理功能及特性第16-17页
   ·脾虚证的病因病机概述第17-18页
   ·脾虚证的治则观概述第18-20页
   ·脾虚证与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概述第20-22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2-33页
 1. 研究目的第22页
 2. 临床资料第22页
   ·病例来源第22页
   ·一般资料第22页
 3. 研究方法第22-28页
   ·西医诊断方法及相关标准第22-23页
   ·中医CAG辨证标准第23页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第23-26页
   ·纳入标准第26页
   ·排除标准第26页
   ·研究病例的终止第26页
   ·分组方法第26-27页
   ·观察方法第27页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27-28页
 4. 研究结果第28-32页
   ·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第28-29页
   ·症状疗效的比较第29-30页
   ·胃镜及病理检查情况第30-32页
 5. 小结第32-3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3-37页
 1. 胃萎Ⅰ号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第33页
 2. 胃萎Ⅰ号颗粒组方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撷要第33-34页
 3. 脾虚与胃粘膜腺体萎缩存在着相关性第34-35页
 4. 胃粘膜萎缩的病理状态,尤以脾胃虚弱为著第35页
 5. “健脾益气为本”是治疗CAG的基本大法第35页
 6. 胃萎Ⅰ号颗粒对脾虚型CAG疗效分析评价及其不足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安胎方治疗肾气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