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15页 |
| ·政府公共品供给理论 | 第15-16页 |
| ·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和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 | 第16页 |
| ·政府公共品供给的两个层面 | 第16页 |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特色和追求的创新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2.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分析 | 第19-24页 |
| ·传统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页 |
| ·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21页 |
| ·建设现代农业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新的挑战 | 第21-22页 |
| ·农村人力资源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瓶颈 | 第22-24页 |
| ·农村人力资源"非农化"制约了发展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 | 第22页 |
| ·传统农民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 第22-24页 |
| 3. 福建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 第24-27页 |
| ·党委政府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24页 |
| ·乡土人才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 第24-25页 |
| ·农村六大员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服务 | 第25页 |
| ·科技特派员制度挖掘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 | 第25页 |
| ·专家服务团架起山海协作的产学研之桥 | 第25-26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 | 第26页 |
| ·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本省沿海城市、省外或国外 | 第26-27页 |
| 4. 福建省农村人力资源的问题分析 | 第27-31页 |
| ·素质低 | 第27-29页 |
| ·结构不合理 | 第29-31页 |
| 5. 福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 ·人力资源本身的障碍 | 第31-33页 |
| ·制度障碍 | 第33-37页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 第37-38页 |
| ·长期对农村和农业多取少予 | 第38-39页 |
| 6. 国内其他省市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比较 | 第39-45页 |
| ·上海: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人才预测 | 第39-41页 |
|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的类型 | 第39-40页 |
|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的重点岗位 | 第40页 |
|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需求预测 | 第40-41页 |
| ·广西百色市:人才小高地"孵化"现代农业 | 第41-42页 |
| ·抓好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人才引进,促进园区人才、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41页 |
| ·科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第41-42页 |
| ·湖北省随州市:构建"六动"模式,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 第42-45页 |
| 7. 基于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45-55页 |
|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 第45-46页 |
| ·实施工程,加快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 第46-47页 |
| ·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 第47-49页 |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49-51页 |
| ·建立和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 | 第51-52页 |
| ·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