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正文:美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2-17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护理的专业性 | 第17-36页 |
第一节 “专业”的概念 | 第17-24页 |
一、汉语中“专业”的词义 | 第17-19页 |
二、英语中“专业”的词义 | 第19-21页 |
三、“专业”的特征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护理的专业性 | 第24-30页 |
一、护理与护士 | 第24-27页 |
二、医疗护理关系 | 第27-28页 |
三、护理的专业标准 | 第28-29页 |
四、护理的专业特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护理的专科化 | 第30-36页 |
一、护理专科化 | 第30-32页 |
二、护理专科分类 | 第32-36页 |
第二章 美国专科护士历史与现状 | 第36-69页 |
第一节 零星探索阶段 | 第37-45页 |
(一) 萌芽期(1860-1900) | 第37-39页 |
(二) 初创期(1901-1920) | 第39-42页 |
(三) 研讨期(1921-1940) | 第42-43页 |
(四) 正名期(1941-1950)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系统培养阶段 | 第45-56页 |
一、CNS 的发展 | 第45-50页 |
(一) 萌芽期(1954 年以前) | 第45-46页 |
(二) 初创期(1954-1959) | 第46页 |
(三) 发展期(1960-1979) | 第46-48页 |
(四) 成熟期(1980-1989) | 第48页 |
(五) 维持期(1990-1999) | 第48-49页 |
(六) 巩固期(2000-2009) | 第49-50页 |
二、NP 的发展 | 第50-56页 |
(一) NP 初创期(1965-1969) | 第50-51页 |
(二) NP 发展期(1970-1975) | 第51-52页 |
(三) NP 成熟期(1976-1979) | 第52-53页 |
(四) NP 维持期(1980-1989) | 第53-54页 |
(五) NP 拓展期(1990-1999) | 第54-55页 |
(六) NP 巩固期(2000-2009)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专科护士角色 | 第56-69页 |
一、Specialty 与Specialist | 第56-58页 |
二、Specialty Nurse(SN) | 第58-60页 |
三、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 | 第60-63页 |
四、Nurse Practicer(NP) | 第63-65页 |
五、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 | 第65-69页 |
第三章 美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研究 | 第69-112页 |
第一节 培养目标 | 第69-74页 |
一、SN 的培养目标 | 第70页 |
二、APN 的培养目标 | 第70-74页 |
第二节 培养制度 | 第74-97页 |
一、管理制度 | 第74-79页 |
二、准入制度 | 第79-94页 |
三、培训制度 | 第94-97页 |
第三节 培养过程 | 第97-107页 |
一、护理实践人才成长过程 | 第98-99页 |
二、初级专科护士培养过程 | 第99-100页 |
三、高级专科护士培养过程 | 第100-107页 |
第四节 考核评价 | 第107-112页 |
一、形成性评价 | 第107-109页 |
二、终结性评价 | 第109-112页 |
第四章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研究 | 第112-172页 |
第一节 我国护理专业历史与现状 | 第112-130页 |
一、我国护理专业的历史发展:地位之争 | 第113-122页 |
二、我国护理专业专科化探索:荣誉之争 | 第122-125页 |
三、我国专科护理人才的名分:冠名之争 | 第125-130页 |
第二节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探讨 | 第130-161页 |
一、培养目标 | 第130-142页 |
(一) 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理论 | 第130-133页 |
(二) 中美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 第133-141页 |
(三)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目标的构建 | 第141-142页 |
二、培养制度 | 第142-153页 |
(一) 管理制度 | 第143-147页 |
(二) 准入制度 | 第147-150页 |
(三) 培训制度 | 第150-153页 |
三、培养过程 | 第153-157页 |
(一) 我国护理专业人才成长过程 | 第153页 |
(二) 与美国专科护士培养过程的比较 | 第153-155页 |
(三)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过程构建 | 第155-157页 |
四、考核评价 | 第157-161页 |
(一) 形成性评价 | 第157-158页 |
(二) 终结性评价 | 第158-160页 |
(三) 考核评价建议 | 第160-161页 |
第四节 小儿普外科领域“专科护士”培养相关问题研究 | 第161-17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1页 |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61-164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64-169页 |
五、结论 | 第169-172页 |
结语——三看中国专科护士培养 | 第172-176页 |
一、从历史看未来 | 第172-173页 |
二、从别人看差距 | 第173-174页 |
三、从自己看动力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79页 |
附录 | 第179-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