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煤矿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现状 | 第11页 |
·我国煤矿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特色及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高瓦斯特厚煤层综放面瓦斯涌出与采空区瓦斯运移 | 第15-28页 |
·试验矿区概况 | 第15-16页 |
·瓦斯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煤层开采 | 第16页 |
·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研究 | 第16-23页 |
·综放面瓦斯涌出特征 | 第16-17页 |
·综放面瓦斯涌出规律 | 第17-20页 |
·综放面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分析 | 第20-23页 |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 | 第23-28页 |
·采空区瓦斯渗流理论基础 | 第23页 |
·采空区瓦斯渗流运动及其特性 | 第23-25页 |
·渗流运动基本方程 | 第25-26页 |
·试验矿区采空区瓦斯运移分析 | 第26-28页 |
3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数值模拟 | 第28-39页 |
·采空区顶板卸压覆岩岩层移动规律 | 第28-29页 |
·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拉格朗日法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FLAC 软件特点 | 第32-33页 |
·上覆岩层移动数值模拟模型及解算方法 | 第33-36页 |
·模型的设计原则 | 第33页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计算模型的力学参数 | 第34-36页 |
·数值模拟计算准备 | 第36页 |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高度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垂直应力状态分析 | 第36-37页 |
·水平应力状态分析 | 第37-39页 |
4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冒落带高度现场实测 | 第39-45页 |
·采空区冒落带高度测定方法简述 | 第39-41页 |
·冒落带高度测定方法选择 | 第41-42页 |
·冒落带高度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冒落带高度测定钻孔设计 | 第42-43页 |
·冒落带高度测定结果 | 第43页 |
·测定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现场测定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5 焦坪矿区顶板走向高抽巷现场效果考察及合理层位确定 | 第45-63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层位初步确定 | 第45-47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瓦斯机理 | 第45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布置层位 | 第45-47页 |
·陈家山煤矿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采空区瓦斯效果现场考察 | 第47-52页 |
·试验矿井概况 | 第47-49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效果考察 | 第49-52页 |
·下石节煤矿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采空区瓦斯效果现场考察 | 第52-61页 |
·试验矿井概况 | 第52-54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效果考察 | 第54-61页 |
·顶板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确定 | 第61-63页 |
·高抽巷布置层位 | 第61-62页 |
·高抽巷水平投影距回风巷距离 | 第62页 |
·高抽巷瓦斯抽放负压的确定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