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妇女生活》的创刊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2-19页 |
(一) 《妇女生活》的创刊 | 第13-14页 |
(二) 《妇女生活》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4-19页 |
1. “妇联工作的宣传阵地”阶段(1982年3月~80年代末期) | 第14-15页 |
2. “改革开放的舆论阵地”阶段(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 | 第15-18页 |
3. “社会家庭和婚恋人生的指导阵地”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 | 第18-19页 |
二、《妇女生活》的办刊特色分析 | 第19-30页 |
(一) 清晰明确的办刊理念 | 第20-26页 |
1. 明确的编辑战略:小栏目大读者 | 第20-22页 |
2. 清晰的编辑思想:立足刊物本身,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 第22-26页 |
(二) 独具特色的栏目建设 | 第26-28页 |
1. 关注最新的社会家庭和婚姻人生信息动态 | 第27页 |
2. 坚持实用的内容方向 | 第27页 |
3. 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第27-28页 |
(三) 个性鲜明的品牌栏目 | 第28-30页 |
1. 先进典型期期不离版面 | 第28-29页 |
2. “本期特别关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 第29页 |
3. 家教类栏目系列化 | 第29-30页 |
三、《妇女生活》与同类期刊的比较分析 | 第30-40页 |
(一) 《妇女生活》与《知音》、《家庭》的共性分析 | 第31-33页 |
1. 注重新闻性,关注社会热点,进行全方位报道 | 第32页 |
2. 关注情感交流,凸显人性美好 | 第32页 |
3. 丰富的栏目内容,共同演绎人生万象 | 第32-33页 |
(二) 《妇女生活》区别于《家庭》、《知音》的个性特色 | 第33-36页 |
1. 办刊定位的不同 | 第34页 |
2. 关注问题角度的不同 | 第34-35页 |
3. 传播内容的不同 | 第35-36页 |
4. 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 第36页 |
(三) 《妇女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1. 成熟的经营理念:打好“三大战役” | 第37页 |
2. 与时俱进的办刊方针:树立“三个意识” | 第37-39页 |
3. 目标明确的领导队伍:实现“两个效益” | 第39-40页 |
四、当前《妇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 第40-49页 |
(一) 《妇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1-46页 |
1. 传播内容比较单调—讲不完的婚外情,说不完的明星事,聊不完的悲苦人生 | 第41-42页 |
2. 传播功能部分缺失—文化内涵有所缺失 | 第42-44页 |
3. 追求所谓时尚文化,娱乐化倾向明显 | 第44-45页 |
4. 受众年龄偏高且城乡分布不均衡 | 第45-46页 |
(二) 《妇女生活》的发展对策思考 | 第46-49页 |
1. 全新的内容定位,是《妇女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 第46-47页 |
2. 坚持文化内涵前提下的大众化,是《妇女生活》努力的方向 | 第47-48页 |
3. 正确利用时尚文化,是《妇女生活》提升自我的保证 | 第48-49页 |
4. 挖掘农村消费空间,是《妇女生活》再现辉煌的关键 | 第49页 |
结语 | 第49-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