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绿色物流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 ·绿色物流的内涵 | 第17-18页 |
| ·绿色物流的定义 | 第17页 |
| ·绿色物流的本质 | 第17-18页 |
| ·制造企业物流的内涵 | 第18页 |
|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9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 第3章 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动因分析 | 第21-26页 |
| ·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 ·外部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 ·内部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 ·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意识淡薄 | 第23页 |
| ·技术装备落后、物流方式不合理 | 第23-24页 |
| ·企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末端治理代价高 | 第24页 |
| ·机构设置不合理,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 第24-26页 |
| 第4章 制造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 | 第26-40页 |
| ·绿色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 ·减量化原则 | 第26页 |
| ·再利用原则 | 第26页 |
| ·再循环原则 | 第26-27页 |
| ·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框架 | 第27-28页 |
| ·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的具体运作 | 第28-40页 |
| ·绿色采购物流 | 第28-29页 |
| ·绿色生产物流 | 第29-32页 |
| ·绿色储运 | 第32-34页 |
| ·绿色包装 | 第34-36页 |
| ·绿色营销物流 | 第36-38页 |
| ·逆向回收物流 | 第38-40页 |
| 第5章 制造企业物流绿色度评价 | 第40-53页 |
| ·物流的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43页 |
| ·制造企业物流绿色度内涵 | 第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40-4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3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 ·评价模型(Fuzzy-AHP 模型) | 第43-49页 |
| ·确定评价对象的层次结构及评价因素集 | 第43-4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4-48页 |
| ·建立评定集并给出相应分值 | 第48页 |
| ·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48页 |
| ·评判向量的确定及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48-49页 |
| ·例证分析 | 第49-53页 |
| ·企业概况 | 第49-50页 |
| ·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绿色度评价 | 第50-53页 |
| 第6章 完善制造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的配套策略 | 第53-59页 |
| ·政府对制造企业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宏观指导 | 第53-56页 |
| ·政府的“绿色补贴”政策 | 第53页 |
| ·政府的税收政策激励 | 第53-54页 |
| ·政府的绿色采购 | 第54-56页 |
| ·制造企业自身对实施绿色物流的微观配套对策 | 第56-59页 |
| ·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 第56页 |
| ·发展企业内部绿色文化 | 第56-57页 |
| ·协助分销商加强绿色消费引导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发表的文章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详细摘要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