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7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2页 |
|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2 长春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 第19-32页 |
| ·第一阶段:1800 年—1930 年 | 第19-24页 |
| ·宽城子老城区形成阶段 | 第19-20页 |
| ·中东铁路附属地阶段 | 第20页 |
| ·南满铁路附属地阶段 | 第20-22页 |
| ·商埠地形成阶段 | 第22页 |
| ·1800 年—1930 年演化特征 | 第22-24页 |
| ·第二阶段:1931 年—1948 年 | 第24-25页 |
| ·伪满时期城市地域形成阶段 | 第24页 |
| ·1931 年—1948 年演化特征 | 第24-25页 |
| ·第三阶段:1949 年—1978 年 | 第25-27页 |
|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地域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 ·1949 年—1978 年演化特征 | 第26-27页 |
| ·第四阶段:1979 年至今 | 第27-29页 |
| ·改革开放后城市地域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 ·1979 年至今演化特征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2页 |
| 3 长春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影响 | 第32-47页 |
|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2-40页 |
| ·城市交通方式的改进促进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展 | 第32-34页 |
|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 | 第36-40页 |
|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 | 第40-47页 |
| ·城市空间形态对交通路网格局选择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城市功能布局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 | 第43-47页 |
| 4 长春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7-51页 |
| ·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系统之间的问题 | 第47-48页 |
| ·单中心圈层式空间形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 第47页 |
| ·绕城高速公路对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制约 | 第47-48页 |
|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问题 | 第48-51页 |
| ·城市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与低容量道路交通网络不平衡 | 第48-49页 |
|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交通用地缺乏与高密度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 | 第49-51页 |
| 5 长春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对策 | 第51-56页 |
| ·建立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 | 第51-53页 |
| ·促进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 第51-52页 |
| ·积极推进城市中心建设,形成主次中心合理分工的多极中心体系 | 第52-53页 |
| ·中心城的中心和副中心地区最大程度地实现就业——居住均衡 | 第53页 |
| ·积极发展外围组团 | 第53页 |
| ·构筑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间的多通道路网 | 第53-54页 |
| ·建立与交通系统协调的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 | 第54-55页 |
| ·构建适应长春市未来发展的立体公交系统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