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17-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材料、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8-2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6页 |
·细胞分离 | 第21页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 第21-23页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 | 第23-24页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种子细胞的选择 | 第26页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6-28页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潜能研究 | 第30-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40页 |
·材料、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2-3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6页 |
·兔BMSCs向成骨诱导后光镜下形态变化 | 第40页 |
·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 第41-42页 |
·钙化结节染色 | 第42页 |
·RT—PCR检测BMP—2和VEGF的mRNA含量 | 第42-44页 |
·Western-blot检测BMP—2,VEGF的蛋白含量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牛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50-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材料、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1-5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4页 |
·结果 | 第54-56页 |
·小牛骨材料观察 | 第54页 |
·小牛骨材料细胞粘附率的测定 | 第54-55页 |
·小牛骨细胞毒性测定 | 第55-56页 |
·细胞复合小牛骨扫描电镜结果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小牛骨植入兔体内的实验研究 | 第60-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5页 |
·材料、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0-62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2-6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5页 |
·结果 | 第65-76页 |
·各组材料植入兔体内后大体形态观察 | 第65页 |
·术后X线片观察 | 第65-67页 |
·HE染色结果 | 第67-68页 |
·VEGF免疫组化结果 | 第68-69页 |
·BMP-2免疫组化结果 | 第69-72页 |
·RT-PCR检测VEGF、BMP-2 | 第72-76页 |
·讨论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1页 |
综述 | 第9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