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文献回顾 | 第10-18页 |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10-11页 |
·流行病学调查 | 第10页 |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与危险因素 | 第10页 |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血管性痴呆的防治 | 第11页 |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11-18页 |
·病名的由来 | 第11页 |
·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概况 | 第13页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概况 | 第13-18页 |
临床研究 | 第18-3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8-20页 |
·一般资料 | 第18页 |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9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9-20页 |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20页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2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0-25页 |
·随机 | 第20-21页 |
·盲法 | 第21页 |
·治疗方法 | 第21页 |
·针刺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 第21-22页 |
·观测项目 | 第22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23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3-24页 |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 | 第24页 |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 第2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受试者一般情况 | 第25页 |
·治疗前两组基线比较 | 第25-27页 |
·两组疗效比较 | 第27-31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31页 |
4 讨论 | 第31-35页 |
·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头针选穴依据 | 第32-33页 |
·本课题体针的取穴依据 | 第33页 |
·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 | 第33-34页 |
·量表的选择 | 第34-35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