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经济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7-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43页 |
·符号消费的概念 | 第22-25页 |
·符号 | 第22页 |
·符号消费 | 第22-23页 |
·消费社会与生产社会 | 第23-25页 |
·符号消费的特征 | 第25-27页 |
·符号消费的象征性 | 第25页 |
·符号消费的差异性 | 第25-26页 |
·符号消费的无限性 | 第26-27页 |
·符号消费的超前性 | 第27页 |
·中国社会目前符号消费的状况 | 第27-28页 |
·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概念 | 第28-30页 |
·城市商业街区与外部空间的概念 | 第28-29页 |
·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阐述 | 第29-30页 |
·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类型及其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类型 | 第30-31页 |
·外部空间设计理论与场所精神 | 第31-33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历史演变 | 第33-41页 |
·国外商业街区外部空间发展演变 | 第33-37页 |
·我国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发展演变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符号消费语境下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需求与表现 | 第43-60页 |
·符号消费对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需求 | 第43-50页 |
·情感化需求 | 第43-45页 |
·剧场化需求 | 第45-46页 |
·体验化需求 | 第46-50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案反映符号消费的状况 | 第50-56页 |
·罗伯特·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 第51-52页 |
·雷姆·库哈斯:《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癫狂的纽约》 | 第52-53页 |
·让·努维尔:符号消费语境下的梦幻影像 | 第53-55页 |
·中国建筑师在城市商业街区建设方面的探索 | 第55-56页 |
·符号消费语境下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表现 | 第56-59页 |
·从功能的关注到形式的关注 | 第56-58页 |
·从生理性消费到精神性消费 | 第58页 |
·从单一到复合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符号消费语境下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特征 | 第60-68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符号化 | 第60-62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影像化 | 第62-64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大众化 | 第64-66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流行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符号消费语境下的成都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研究 | 第68-99页 |
·成都市符号消费分析 | 第68-76页 |
·成都市符号消费宏观分析 | 第68-71页 |
·成都市符号消费微观分析 | 第71-76页 |
·商业街区案例选取 | 第76-78页 |
·春熙路 | 第77页 |
·仁恒置地广场 | 第77-78页 |
·富力天汇 | 第78页 |
·案例介绍 | 第78-97页 |
·春熙路商业步行街 | 第78-89页 |
·仁恒置地广场、富力天汇 | 第89-97页 |
·案例总结 | 第97-98页 |
·春熙路案例总结 | 第97页 |
·仁恒置地广场、富力天汇案例总结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符号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99-123页 |
·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 第99-101页 |
·外部空间符号化原则 | 第99页 |
·外部空间流行化原则 | 第99-100页 |
·外部空间的互动化原则 | 第100-101页 |
·街道型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 第101-116页 |
·入口空间的舞台化设计 | 第101-104页 |
·引导空间的塑形化设计 | 第104-113页 |
·核心空间的品牌化设计 | 第113-116页 |
·广场型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 第116-122页 |
·整体空间尺度 | 第116-117页 |
·建筑界面 | 第117-120页 |
·材质的运用 | 第120-122页 |
·新媒体的运用 | 第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结语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附录 | 第128-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