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无功电流和谐波的来源、危害及补偿的意义 | 第13-14页 |
·DSTATCOM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主电路结构 | 第15页 |
·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不对称检测及不对称控制 | 第17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DSTATCOM的工作原理和无功电流的检测 | 第19-29页 |
·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 第19-23页 |
·间接电流控制法 | 第19-22页 |
·直接电流控制法 | 第22-23页 |
·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 | 第23-29页 |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4-25页 |
·ip-iq检测法 | 第25-26页 |
·d-q检测法 | 第26-28页 |
·d-q变换与ip-iq运算方法的等效性 | 第28-29页 |
第3章 三相桥的建模及解耦控制 | 第29-47页 |
·线开关状态与线向量 | 第29-31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等效电路 | 第31-33页 |
·dq0旋转坐标系下的模型等效电路 | 第33-35页 |
·dq0解耦控制 | 第35-38页 |
·小信号交流模型 | 第38-42页 |
·直流工作点分析 | 第38-40页 |
·小信号交流模型 | 第40-42页 |
·逆变器模型与DSTATCOM模型的联系 | 第42-43页 |
·相向量建模法 | 第43-44页 |
·工程调节器设计方法 | 第44-45页 |
·电路元器件参数的选择 | 第45-47页 |
第4章 不对称控制策略 | 第47-55页 |
·不对称概述及其补偿目标 | 第47页 |
·间接电流控制法的不对称控制策略 | 第47-48页 |
·三相不对称对电流检测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文采用的三相不对称控制策略 | 第49-53页 |
·三相电源电压不对称 | 第50-52页 |
·三相负载不对称 | 第52页 |
·直接电流控制法的不对称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三相负载不对称对调节器设计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5章 仿真结果 | 第55-75页 |
·仿真参数及仿真电路 | 第55-56页 |
·调节器结构型式的选择及其仿真 | 第56-64页 |
·启动性能 | 第57-59页 |
·动态及稳态性能最优时的调节器型式的选择 | 第59-64页 |
·相向量建模法仿真 | 第64-65页 |
·各种负载下的系统响应 | 第65-69页 |
·感性负载 | 第65-66页 |
·容性负载 | 第66-67页 |
·负载突变 | 第67-68页 |
·负载不对称 | 第68-69页 |
·三相电源电压不对称时系统的补偿性能 | 第69-72页 |
·三相电源电压不对称度为4% | 第69-70页 |
·三相电源电压不对称度为30% | 第70-72页 |
·参数变化时的系统响应 | 第72-75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