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咳嗽及咳嗽评估方法 | 第18-27页 |
·咳嗽概况 | 第18-19页 |
·咳嗽生理及病理 | 第19-21页 |
·咳嗽的发生机制 | 第19页 |
·可能引起咳嗽的主要刺激 | 第19-20页 |
·咳嗽的危害 | 第20页 |
·咳嗽症状背后潜藏的疾病 | 第20-21页 |
·咳嗽的种类 | 第21页 |
·临床上评估和记录咳嗽的主要方法 | 第21-27页 |
·问诊(Interrogation) | 第22页 |
·咳嗽症状评分(Cough score) | 第22-23页 |
·咳嗽症状日记(Cough diary) | 第23页 |
·咳嗽视觉模拟量表(Cough visual analogue scale) | 第23-24页 |
·咳嗽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 | 第24页 |
·咳嗽反射敏感性测试(Cough-reflex sensitivity) | 第24-25页 |
·咳嗽监测仪(Cough monitor) | 第25页 |
·总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咳嗽信号分析及咳嗽监测仪相关研究进展 | 第27-37页 |
·咳嗽信号分析 | 第27-30页 |
·咳嗽信号 | 第27-28页 |
·量化咳嗽的方法 | 第28-29页 |
·咳嗽识别难点 | 第29-30页 |
·咳嗽监测仪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咳嗽监测仪的技术参数 | 第30-31页 |
·咳嗽监测仪的校正 | 第31页 |
·咳嗽监测仪的发展历史 | 第31-32页 |
·咳嗽监测仪近期的发展 | 第32-35页 |
·总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咳嗽数据采集及处理算法 | 第37-47页 |
·开发环境 | 第37页 |
·软件环境 | 第37页 |
·硬件环境 | 第37页 |
·咳嗽信号记录系统 | 第37-41页 |
·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 第37-39页 |
·咳嗽信号传感器 | 第39-41页 |
·信号分析算法 | 第41-46页 |
·咳嗽信号采集方法 | 第41-42页 |
·咳嗽事件检测总体流程 | 第42-43页 |
·事件提取算法 | 第43-44页 |
·咳嗽和鼾声区分方法 | 第44-45页 |
·校正方法 | 第45-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血氧信号采集及处理算法 | 第47-63页 |
·血氧饱和度 | 第47页 |
·血氧仪的测量原理 | 第47-49页 |
·睡眠生理及睡眠分期 | 第49-52页 |
·睡眠生理 | 第49-50页 |
·睡眠分期金标准 | 第50-51页 |
·睡眠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血氧下降区与REM睡眠期的关系 | 第52-53页 |
·血氧信号预处理 | 第53-56页 |
·血氧信号特点分析 | 第53-54页 |
·血氧信号预处理方法 | 第54-56页 |
·血氧信号处理算法 | 第56-62页 |
·算法主要思想 | 第56-58页 |
·补充算法 | 第58-61页 |
·算法测试 | 第61-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3-64页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64页 |
·未来发展方向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