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喷施智能除草装置和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精确喷施除草装置总体设计 | 第16-31页 |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16-17页 |
| ·除草装置移动平台设计 | 第17-23页 |
| ·底盘设计 | 第17-20页 |
| ·转向机构设计 | 第20-21页 |
| ·驱动机构设计 | 第21页 |
| ·喷施系统设计 | 第21-23页 |
| ·视觉系统机械结构部分介绍 | 第23页 |
| ·系统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压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 ·速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控制系统方案的选择及组成 | 第25-27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7-28页 |
| ·速度/位移传感器 | 第27-28页 |
| ·流量传感器 | 第28页 |
| ·执行设备及调压阀的选择 | 第28-30页 |
| ·电磁阀 | 第28-29页 |
| ·平衡减压阀 | 第29-30页 |
| ·系统的功能框图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模糊控制器及硬件系统设计 | 第31-46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 | 第31-39页 |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第31-33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3-38页 |
| ·模糊控制器的仿真 | 第38-39页 |
| ·ARM的硬件基本构成模块 | 第39-41页 |
| ·ARM简介 | 第39页 |
| ·基于ARM的硬件设计 | 第39-41页 |
| ·与PC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41页 |
| ·传感器信息读取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 ·速度/位移传感器信息读取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 ·流量传感器信息读取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设计 | 第43页 |
| ·人机交互接口模块设计 | 第43-45页 |
| ·LCD接口设计 | 第43-45页 |
| ·触摸屏接口设计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控制器软件系统设计 | 第46-64页 |
| ·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 第46-48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 第48-51页 |
| ·μC/OS-Ⅱ的简介 | 第48页 |
| ·μC/OS-Ⅱ的内核结构与系统调用 | 第48-51页 |
| ·嵌入式系统μC/OS-Ⅱ在ARM7上的移植 | 第51-53页 |
| ·移植条件 | 第51-52页 |
| ·移植步骤 | 第52-53页 |
| ·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3-62页 |
| ·与PC机间的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 ·电磁阀控制与编码器信息读取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 ·流量传感器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 ·控制系统的应用主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4-71页 |
| ·定位精度标定实验 | 第64-66页 |
| ·实验原理 | 第6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 ·误差分析 | 第66页 |
| ·压力与喷施流量的关系实验 | 第66-68页 |
| ·脉宽调制型变量喷施的流量特性实验 | 第68-69页 |
| ·喷施控制系统延迟时间的测定实验 | 第69-70页 |
| ·实验室内精确喷施实验 | 第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