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估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引言第12-14页
     ·交通隧道工程在国外的发展第12-13页
     ·交通隧道工程在国内的发展第13-14页
   ·我国交通隧道主要施工方法及新技术第14-16页
     ·我国交通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第14-15页
     ·选择施工方法的基本因素第15-16页
     ·我国交通隧道施工的新技术第16页
   ·Hoek-Brown强度准则研究进展第16-18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第20-36页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概述第20-24页
     ·试验法第20-21页
     ·数值分析法第21-22页
     ·经验分析法第22-23页
     ·位移反分析法第23-24页
     ·不确定性分析法第24页
   ·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类指数RMR估算围岩参数第24-27页
   ·Barton的Q值分类体系估计围岩参数第27页
   ·GSI质量指标估计围岩参数第27-29页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估算岩体力学参数第29-33页
     ·围岩分级步骤第29-30页
     ·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和指标第30-31页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计算第31页
     ·围岩详细定级第31-33页
   ·其他经验方法估算围岩力学参数第33-35页
     ·RMI法第33-35页
     ·M.Gergi法第35页
     ·BP神经网络法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岩体结构形成和风化演变过程第36-57页
   ·岩体成因及特征第36-38页
     ·岩浆岩第36-37页
     ·沉积岩第37-38页
     ·变质岩第38页
   ·岩体结构面第38-42页
     ·结构面的成因及类型第39-40页
     ·结构面的规模与分级第40-41页
     ·结构面的影响因素第41-42页
   ·岩体结构特征第42-47页
     ·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性质的影响第42-47页
     ·结构体特征第47页
   ·岩体结构类型划分第47-48页
   ·岩体风化分析第48-56页
     ·风化作用类型第49-52页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第52-53页
     ·岩体风化过程的化学反应第53-55页
     ·风化过程中矿物间的转化第55页
     ·风化蚀变对岩体性质的影响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霍克-布朗准则中地质强度指标量化第57-72页
   ·决定GSI值的主要因素第57-59页
   ·岩体参数Hoek-Brown估算方法第59-62页
     ·岩体参数的Hoek-brown估计方法发展第59-60页
     ·基于GSI的岩体参数Hoek-Brown估计方法第60-62页
   ·基于岩体宏观特征的GSI指标表格定量化第62-65页
     ·岩体结构定量化第62-63页
     ·结构体表面条件定量化第63-65页
   ·基于岩体结构和风化状况微观特征的GSI指标表格定量化第65-69页
     ·块度指数提出及岩体结构的量化第65-66页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描述第66-69页
   ·工程分析第69-70页
     ·工程概况第69页
     ·岩体参数估算第69-70页
   ·实测对比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GSI量化表格法在张家界梨子坪隧道的应用第72-89页
   ·ANSYS软件简介第72页
   ·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在ANSYS上的具体应用第72-73页
     ·初始地应力的模拟第72-73页
     ·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模拟第73页
   ·工程概况第73-75页
     ·项目概况第73-74页
     ·地形地貌第74页
     ·水文气象第74页
     ·工程地质条件第74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74-75页
   ·张家界梨子坪隧道现场监测第75-77页
     ·监测要点第75页
     ·洞内主要监测仪器施工方法及说明第75-76页
     ·隧道净空收敛量测分析第76-77页
   ·张家界梨子坪隧道开挖支护模拟第77-79页
     ·计算基本假设第77-78页
     ·计算范围第78页
     ·主要计算参数第78页
     ·边界条件第78-79页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79-82页
     ·围岩力学参数第79-80页
     ·支护结构参数及断面第80-81页
     ·释放荷载分担比例第81页
     ·计算模型图第81-82页
     ·施工方法第82页
   ·计算方案及计算单元格的划分第82-84页
     ·计算方案第82-84页
     ·计算网格第84页
   ·隧道开挖后的应力状态第84-87页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对比第87-88页
     ·K11+120 断面拱顶的理论沉降值计算及与实测值比较第87页
     ·K11+120 断面拱腰部位的理论收敛值计算及与实测值比较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语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车荷载作用下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及疲劳寿命分析
下一篇:基于PSO优化的模糊控制在隧道通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