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4页 |
| 表格目录 | 第4-5页 |
| 图版目录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8-19页 |
| 1 学术史回顾 | 第8-13页 |
| ·城市空间研究状况 | 第8-11页 |
| ·上海城市空间研究 | 第11-13页 |
| 2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选题缘起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3 研究时空间范围、资料及方法 | 第14-19页 |
| ·本研究的时空间范围 | 第14-16页 |
| ·研究时段选择 | 第14-15页 |
| ·研究地域范围 | 第15-16页 |
| ·研究资料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具体工作程序 | 第16-17页 |
| ·地图数据库设计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清代上海居民岁时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 第19-39页 |
| 1 岁时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 第19-24页 |
| 2 典型节日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 第24-39页 |
| ·元旦 | 第24-26页 |
| ·元宵 | 第26-27页 |
| ·花朝节 | 第27-28页 |
| ·清明(附三巡会) | 第28-30页 |
| ·天后诞 | 第30-33页 |
| ·浴佛节 | 第33-36页 |
| ·端午 | 第36-37页 |
| ·腊八节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清代上海居民岁时活动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 | 第39-51页 |
| 1 清代上海居民岁时活动出行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 ·节日活动类型 | 第39页 |
| ·出行活动特征 | 第39-42页 |
| 2 清代上海居民节日活动节奏与时间利用特征 | 第42-46页 |
| 3 上海居民节日活动时空间结构 | 第46-51页 |
| ·主要节日活动场所分类 | 第46-48页 |
| ·不同社会人群岁时活动的时空间特点 | 第48-51页 |
| 第三章 清代上海岁时活动时空间变迁的原因 | 第51-64页 |
| 1 城市物理空间的结构调整 | 第51-56页 |
| ·滨海临江地理位置 | 第51-53页 |
| ·租界的建立与城市建成区的扩展 | 第53-54页 |
| ·城市娱乐活动场所变动 | 第54-56页 |
| 2 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动 | 第56-60页 |
| ·政治地位的改变 | 第56页 |
| ·经济活动 | 第56-57页 |
| ·官方对传统岁时节日体系的整顿 | 第57-60页 |
| 3 近代产业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 第60-64页 |
| ·近代产业对居民作息时间的改变 | 第60-61页 |
| ·西方节俗对岁时活动作息制度的冲击 | 第61-64页 |
| 附录一 各活动地点的辐射范围 | 第64-67页 |
| 1 辐射全县的活动场所 | 第64-65页 |
| 2 辐射范围小于县境的活动场所 | 第65-67页 |
| 附录二 三个标准年活动地点表 | 第67-86页 |
| 附录三 1900年岁时活动新型场所地点表 | 第86-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 后记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