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流动儿童复原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0-26页
 1 研究背景第10页
 2 有关流动儿童的文献综述第10-17页
   ·流动儿童的界定第10-11页
   ·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第11-14页
   ·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分析第14-16页
   ·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分析第16-17页
 3 复原力研究综述第17-24页
   ·复原力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复原力的缘起与发展第18-19页
   ·复原力的保护因素第19-20页
   ·复原力的模型第20-22页
   ·复原力的评估与测量第22-23页
   ·复原力研究的总结与启示第23-24页
 4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24-26页
   ·问题提出第24页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4-26页
第二部分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量表的修订第26-33页
 1 研究目的第26页
 2 研究过程第26-29页
   ·原量表介绍第26-27页
   ·量表的翻译与初测第27-28页
   ·正式施测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量表的效度分析第29-32页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量表的信度分析第32页
 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部分 流动儿童复原力现状研究第33-43页
 1 研究目的第33页
 2 研究过程第33-34页
   ·研究假设第33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1页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复原力水平比较第34-36页
   ·流动儿童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复原力水平比较第36-41页
 4 小结第41-43页
第四部分 流动儿童复原力作用途径研究第43-50页
 1 研究目的第43页
 2 研究过程第43-44页
   ·研究假设第43页
   ·研究方法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流动儿童复原力与自尊、积极应对方式、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第44-45页
   ·流动儿童复原力与自尊、积极应对方式、焦虑水平的结构模型分析第45-47页
 4 小结第47-50页
第五部分 总讨论第50-55页
 1 流动儿童复原力研究的价值与思路第50-51页
 2 健康青少年复原力量表的修订第51-52页
 3 流动儿童复原力发展特点第52-54页
 4 流动儿童复原力的作用途径第54-55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55-56页
第七部分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展望第56-57页
 1 研究的局限第56页
 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与社区参与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深度报道的写作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