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 ·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9-10页 |
| ·生物氮素作用 | 第9页 |
| ·参与矿质元素转化 | 第9页 |
| ·污染物的降解 | 第9-10页 |
| ·腐殖质的形成 | 第10页 |
| ·生物防治作用 | 第10页 |
|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 第10-11页 |
| ·土壤酶 | 第11页 |
| ·土壤微生物量 | 第11页 |
|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1页 |
| ·草甸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生物多样性 | 第12-13页 |
|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6页 |
| ·若尔盖面临的生态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供试土样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页 |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 ·方法 | 第18-20页 |
| ·采样 | 第18页 |
| ·细菌分离与计数 | 第18页 |
| ·细菌总 DNA提取 | 第18-19页 |
| ·BOXAIR-PCR扩增 | 第19页 |
| ·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样性分析 | 第19页 |
| ·代表菌株16S rDNA序列测定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3页 |
| ·细菌数量及分布 | 第20-22页 |
| ·菌株形态特征 | 第22-23页 |
| ·BOXAIR-PCR指纹图谱分析 | 第23-26页 |
| ·G~+细菌BOXAIR-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 ·G~-细菌BOXAIR-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 第25-26页 |
| ·16S rRNA PCR-RFLP分析 | 第26-30页 |
| ·16S rRNA扩增 | 第26页 |
| ·16S rDNA酶切结果 | 第26-27页 |
| ·G~+细菌16S rRNA PCR-RFLP分析 | 第27-29页 |
| ·G~-细菌16S rDNA PCR-RFLP分析 | 第29-30页 |
|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0-33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3-36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附录1 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全序列的相似性(%) | 第42-43页 |
| 附录2: 16S rDNA和基因序列 | 第4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