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食品犯罪及其立法概述第8-19页
 第一节 食品犯罪的概述第8-13页
  一、食品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第8-10页
  二、食品犯罪的法律性质分析第10-13页
 第二节 食品犯罪的立法概述第13-19页
  一、食品犯罪的立法原因第13-14页
  二、食品犯罪的立法依据第14-19页
第二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现状第19-44页
 第一节 我国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第19-22页
  一、刑事立法模式第19-20页
  二、我国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第20-22页
 第二节 我国食品犯罪的犯罪构成第22-33页
  一、食品犯罪客体的双重性第22-24页
  二、食品犯罪客观方面的复杂性第24-30页
  三、食品犯罪主体的一般性第30页
  四、食品犯罪主观方面的单一性第30-33页
 第三节 食品犯罪的刑事责任第33-40页
  一、食品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第33-36页
  二、食品犯罪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衔接第36-40页
 第四节 大陆以外其他地区及国外食品犯罪的立法比较第40-44页
  一、立法模式方面第40-41页
  二、法律调整范围方面第41页
  三、主观方面第41-42页
  四、法定刑方面第42-44页
第三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缺陷第44-57页
 第一节 食品犯罪相关罪名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不完整性第44-51页
  一、食品犯罪相关罪名与《食品安全法》的脱节第44-47页
  二、食品犯罪定罪标准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第47-49页
  三、食品犯罪主观罪过有待完善第49-51页
 第二节 食品犯罪罚金刑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不科学性第51-53页
  一、罚金刑只限于附加刑第51-52页
  二、罚金刑的适用基准不合理第52-53页
  三、罚金刑的数额设置过低第53页
 第三节 食品犯罪资格刑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缺失第53-57页
  一、政治色彩过浓,不符合刑罚体系科学化的要求,对食品犯罪等经济犯罪不能“对症下药”第54-55页
  二、资格刑不能适用于法人犯罪第55-57页
第四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完善第57-68页
 第一节 食品犯罪相关罪名的完善第57-60页
  一、设立“危害食品安全罪”第57-59页
  二、过失应构成食品犯罪第59-60页
  三、食品犯罪定罪标准的统一第60页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在刑法中的体现与完善第60-63页
  一、建立与食品召回制度相应的刑事规制第60-62页
  二、完善与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相应的刑事责任第62-63页
  三、食品安全其他相关制度在刑法中的体现第63页
 第三节 食品犯罪刑罚方面的完善第63-68页
  一、罚金刑的完善第63-65页
  二、资格刑的完善第65-68页
结语:对我国食品犯罪客体的再思考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后记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德公司治理若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期待可能性理论价值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