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股东资格一般理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股东资格及其法律意义 | 第13-16页 |
一、何谓股东资格 | 第13-14页 |
二、股东资格之法律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股东资格的取得 | 第16-20页 |
一、股东资格的原始取得 | 第17页 |
二、股东资格的继受取得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 | 第20-34页 |
第一节 股东资格认定的依据 | 第20-29页 |
一、公司章程 | 第20-22页 |
二、出资行为 | 第22-24页 |
三、出资证明书 | 第24-25页 |
四、股东名册 | 第25-27页 |
五、工商登记 | 第27-28页 |
六、实际行使股东权利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从股东资格的取得行为看股东资格之认定 | 第29-34页 |
一、股东资格的原始取得行为 | 第29-30页 |
二、股东资格的继受取得行为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之司法逻辑 | 第34-39页 |
第一节 股东资格认定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一、利益平衡原则 | 第34页 |
二、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三、维护社团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原则 | 第35页 |
四、禁止规避法律原则 | 第35页 |
第二节 股东资格认定的一条可行路径 | 第35-37页 |
一、区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股东资格纠纷 | 第36页 |
二、内部关系又可区分为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和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三、内部关系可以从股东资格的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个角度来考虑 | 第37页 |
第三节 实例评析 | 第37-39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37-38页 |
二、简要评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实践中特殊情况下的股东资格认定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冒名股东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隐名股东 | 第40-45页 |
一、不同学说 | 第41-43页 |
二、学理分析 | 第43-44页 |
三、认定规则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干股股东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